[发明专利]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0292.5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6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梶原雄平;手岛宏昭;大作直也;织田琢也;片山敬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广谷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康艳青;姚开丽 |
地址: | 日本广岛县东广岛***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内饰 材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量轻且吸音特性和阻音特性优越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如下:准备由将以纤度为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1):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1):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以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1):0~20质量百分比交络而成的第一纤维体构成的第一片状材料(X1)和第二片状材料(Y1);对所述第二片状材料(Y1)用一次成型模具进行加热,加压而成型一次成型体(Y4);将所述一次成型体(Y4),第一片状材料(X1)安放于二次成型模具内,在所述二次成型模具压缩成型,制造一次成型体(Y4)与第一片状材料(X1)一体成型的规定形状的车辆用成型品(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量轻且吸音性能、阻音性能良好的车辆用内饰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车厢内噪音水平受引擎声、吸气排气声、马路噪音、风声以及引擎的振动或扭矩变动所引起的低频噪声等的影响较大。噪声的传递路径受到来自引擎和车厢内的间隔壁(仪表盘)的透过音的影响最大,据说占整体的50%以上。
因此,以往,该部位作为降低车厢内噪音水平的最重要的部位,各个公司致力于其隔音性能(吸音、阻音)的提高。在本发明中,将具有吸音性能和阻音性能这两者的性能作为隔音性能,将其部件作为隔音部件进行说明。
另外,在作为车辆用的隔音材料使用的情况下,除了吸音性能和阻音性能,从对环境问题的应对和汽车燃油经济性改善的角度来看,已知有在包含极细纤维的无纺布上将其他材料,例如,合成树脂膜或其他无纺布作为膜材而叠层复合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这时,作为叠层一体化的方法,有通过喷雾或转印等而附加变为粘合剂的树脂的方法或使用热融合性纤维等的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需要进行以干燥或树脂的融解粘合为目的的热处理,从环境污染的问题或节约能源的角度来看,并不优选。并且,存在粘合树脂在无纺布间的界面上形成皮膜,降低吸音性等问题。
与上述专利文献1或2相比,作为提高了吸音性和阻音性的隔音材料,本申请的申请人开发了活用极细纤维的隔音材料(参照专利文献3)。该专利文献3是关于将以0.1~1.0dtex的极细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A:40~75质量百分比、以纤度为1.2~5.0dtex的热融合性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B:15~60质量百分比以及纤度为1.2~5.0dtex的短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纤维C:0~20质量百分比通过开纤机并通过粗梳回丝机或梳毛机中的任意一种进行交络(交错、交织,Interlace)并形成由纤维体构成的片状的成型体。并且,将该成型体的一侧的表面以100~240℃进行加热,在0.5~10秒的期间,加压保持为规定的厚度,在该成型体的一侧的面上形成具有高密度的透气调整膜的板状的隔音材料,将形成了该透气调整膜的板状的隔音材料在加热炉进行加热并使其容易成型,将被加热的板状的隔音材料用规定形状的压模进行冷却并压缩成型,从而成型为规定的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705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8-2906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4-081638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广谷,未经株式会社广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02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感器托架及其角度计算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控部件的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