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脉冲噪声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1803.7 | 申请日: | 201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1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阮秋文;陈立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维海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13 | 分类号: | H04N5/213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阳开亮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脉冲 噪声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适用于图像降噪领域,提供了一种去除脉冲噪声的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获取待滤波的图像;使用第一类中值滤波器对所述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生成所述图像经过第一次中值滤波后的第一滤波结果;根据所述图像的原始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滤波结果,赋予所述图像每个像素点一个噪声程度系数;使用第二类中值滤波器对所述图像进行滤波,生成所述图像经过第二次中值滤波后的第二滤波结果;根据预先建立的混合模型以及所述噪声程度系数,将所述原始输入数据与第二滤波结果进行混合,输出混合后的滤波结果,以去除所述图像中的脉冲噪声。本发明适于硬件实现,在保持滤波结果不突变的前提下,既能兼顾图像的清晰度,也能有效地去除图像中的脉冲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降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去除脉冲噪声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摄像机变得越来越普及,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安防监控、楼宇对讲、视频会议等领域。与此同时,人们对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绝大多数成像设备基本都是基于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在成像过程中,受光学噪声、电阻和电容等元器件噪声、传感器噪声、电路噪声、热噪声等影响,图像的质量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例如产生高斯噪声和脉冲噪声等。各种形式的噪声的影响使得后期的处理如边缘检测、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变得困难。因此,改善图像降噪的性能,对提高整个图像处理系统的性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对于噪声的去除,目前理论上的方法较多。大体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变换域算法,其二是空间域算法。考虑到硬件实现的因素,通常都是选择后者。具体针对脉冲噪声的去除,典型的算法有原始中值滤波器。但该经典算法容易牺牲图像清晰度,且一旦滤波窗口变大,硬件上也难以实现。
总的来说,现有的算法很多,但具体到硬件实现,则往往存在“算法复杂度”与“图像效果”的权衡。想要图像效果好的算法,往往算法复杂度高,不适合硬件实现,甚至难以实现;适于硬件实现的算法,基本算法复杂度较低,往往图像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脉冲噪声的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去除图像中的脉冲噪声时,无法兼顾图像清晰度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去除脉冲噪声的方法,包括:
获取待滤波的图像;
使用第一类中值滤波器对所述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生成所述图像经过第一次中值滤波后的第一滤波结果;
根据所述图像的原始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滤波结果,赋予所述图像每个像素点一个噪声程度系数;
使用第二类中值滤波器对所述图像进行滤波,生成所述图像经过第二次中值滤波后的第二滤波结果;
根据预先建立的混合模型以及所述噪声程度系数,将所述原始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二滤波结果进行混合,输出混合后的滤波结果,以去除所述图像中的脉冲噪声;
其中,所述噪声程度系数是描述像素点与脉冲噪声相关程度的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脉冲噪声的装置,包括:
原始图像输入模块,用于获取待滤波的图像;
第一中值类滤波器,用于使用第一类中值滤波器对所述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生成所述图像经过第一次中值滤波后的第一滤波结果;
软决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图像的原始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一滤波结果,赋予所述图像每个像素点一个噪声程度系数;
第二中值类滤波器,用于使用第二类中值滤波器对所述图像进行滤波,生成所述图像经过第二次中值滤波后的第二滤波结果;
混合模块,用于根据预先建立的混合模型以及所述噪声程度系数,将所述原始输入数据与所述第二滤波结果进行混合,输出混合后的滤波结果,以去除所述图像中的脉冲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维海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维海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1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件库存的自动化独立式引导电路
- 下一篇:自适应网络功能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