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青贮全株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兼容型玉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6939.2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7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平;吕文超;孟范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隆硕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F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贮 收获 黄贮穗茎 兼收 兼容 玉米 | ||
本发明涉及玉米收获,尤其是一种青贮全株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兼容型玉米机。所述辊筒动力齿箱分别与秸秆喂入辊筒和辊筒底部刀盘连接,秸秆喂入系统动力齿箱的底部与秸秆喂入系统变速齿轮箱动力连接,系统变速齿轮箱分别与板齿辊和预压辊连接,板齿辊位于秸秆喂入辊筒的后方,预压辊位于板齿辊的后方,割台铡草机位于板齿辊的后方,刀盘叶轮位于割台铡草机内,抛洒系统位于割台铡草机的正上方相邻两秸秆喂入辊筒之间的间隙为300‑400mm,相邻两板齿辊之间的间隙为20‑30mm,相邻两预压辊之间的间隙为15‑120mm。将青贮全株饲料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相兼容到一台收获机上,为用户节省购机资金的同时可大幅延长作业周期,实现玉米多元化收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收获,尤其是一种青贮全株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兼容型玉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玉米收获机只能实现单纯玉米收获或玉米穗茎兼收(穗茎兼收即收获玉米果穗的同时将玉米秸秆粉碎回收),并不具备青贮全株收获(即将玉米果穗连同玉米秸秆一起粉碎回收)功能,且多数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收获限制较多,比如:玉米植株行距过小、地里杂草过多等因素都不能顺利进行收割,且此类穗茎收获机在正常收割时经常由于秸秆歪倒、夹持链间隙过大、拉茎辊调节间隙不合适等因素造成摘穗道堵塞,且堵塞频率较高,堵塞后便要停机清理,浪费作业时间,个别用户因怕浪费时间直接不停机清理堵塞,便存在较大人身安全隐患,且该类机型因功能性较为单一,无其他拓展功能,所以作业时间普遍较短,一般收获周期为10-15天,用户收益较少。
现阶段市场上已有多种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专利技术,但其不具备青贮全株收获功能,且穗茎兼收功能实现的局限性较大。专利号为201110183101.3,名称名“分离存放顶撑同步粉碎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工作原理是:收割时先由位于割台前端的往复式割刀将玉米植株底部切断,再由割刀后端的夹持链将玉米植株夹至摘穗辊,摘穗辊将玉米穗摘下后将玉米秸秆拉送至位于摘穗辊下端的刀箱内,刀箱将玉米秸秆切碎后落入刀箱下方集草器内,再由集草器内的输送搅龙将切碎后的秸秆推送至位于割台侧面的风机内,风机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负压将粉碎后的秸秆通过抛洒器吹送到收割机后端草仓,同时玉米果穗通过一系列输送器输送最后输送至收割机后端粮仓,实现玉米穗茎兼收,但此款穗茎兼收对玉米收获局限性较大,比如种植田内如果杂草过多,容易堵塞进穗通道,造成收获时堵塞;玉米植株如有倒伏不能收获、玉米植株种植行距小于550mm不能收获,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青贮全株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兼容型玉米机,将青贮全株饲料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相兼容到一台收获机上,为用户节省购机资金的同时可大幅延长作业周期,实现玉米多元化收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青贮全株收获与黄贮穗茎兼收兼容型玉米机,包括机架、割台收获部分、果穗升运器部分、还田器部分、剥皮机部分、动力部分、果穗收集箱、秸秆收集箱,割台收获部分、果穗升运器部分、还田器部分、剥皮机部分、果穗收集箱和秸秆收集箱均设置在机架上,其中,所述割台收获部分包括割台机架、摘穗系统、秸秆喂入系统和抛洒系统,摘穗系统和秸秆喂入系统均设置在机架上,摘穗系统位于秸秆喂入系统的前方,所述秸秆喂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反向旋转的秸秆喂入辊筒、位于秸秆喂入辊筒底部的辊筒底部刀盘、辊筒动力齿箱、至少两个反向旋转的板齿辊、至少两个反向旋转的预压辊、秸秆喂入系统变速齿轮箱、秸秆喂入系统动力齿箱、刀盘叶轮和割台铡草机,辊筒动力齿箱分别与秸秆喂入辊筒和辊筒底部刀盘连接,秸秆喂入系统动力齿箱的底部与秸秆喂入系统变速齿轮箱动力连接,系统变速齿轮箱分别与板齿辊和预压辊连接,板齿辊位于秸秆喂入辊筒的后方,预压辊位于板齿辊的后方,割台铡草机位于板齿辊的后方,刀盘叶轮位于割台铡草机内,抛洒系统位于割台铡草机的正上方相邻两秸秆喂入辊筒之间的间隙为300-400mm,相邻两板齿辊之间的间隙为20-30mm,相邻两预压辊之间的间隙为15-120mm;
所述摘穗系统与秸秆喂入系统之间铰接,所述摘穗系统包括摘穗角度调节油缸,摘穗角度调节油缸的一端与摘穗系统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割台机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隆硕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隆硕农牧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69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