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006888.3 | 申请日: | 2017-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2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珍如;李雄辉;刘立文;骆仁峰;刘四海;王国强;赵兴华;邓力;杨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雅居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8 | 分类号: | C08L23/08;C08L23/06;C08K9/04;C08K3/3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张慧;赵静华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材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一种防腐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之防腐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生物基材料30-40wt%,低密度聚乙烯10—30wt%,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57wt%,硬脂酸1-10wt%,PE蜡1-10wt%,铝钛复合偶联剂1-10wt%。本发明还包括所述防腐材料的制备工艺。将本发明之防腐材料制成管道,具有优良的加工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能提高环刚度,韧性好,低渗漏,耐腐蚀,能延长使用寿命;尤其适合作为地下防腐管道,也适合作为大口径管材的防腐材料。将本发明作为埋地管材,不仅将为国民经济建设增添一种价廉而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材料,而且能为减少废旧塑料的危害和提高硫酸钙的综合利用率开辟一条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腐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防腐管道的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高分子材料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建材方面,近年来正处于高速增长期。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大力推进,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在管材、型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对材料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管材的强度、韧性、耐腐蚀性、使用寿命等,尤其是大口径管材的环刚度、防腐性等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地下管道所用材料中,一般添加了碳酸钙,但碳酸钙不具有防腐的作用。可以采用添加塑料的方式来防腐,但塑料的成本较高(每吨一万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寿命长的防腐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之防腐材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生物基材料30-40wt%,低密度聚乙烯10—30wt%,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57wt%,硬脂酸1-10wt%,PE蜡(聚乙烯蜡)1-10wt%,铝钛复合偶联剂1-10wt%。
所述生物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将无水石膏矿粉碎,过2cm孔径的筛,再用水冲洗,用色选机分选,选择白色的无水石膏矿,粉磨至粒径≤600目,于120-150℃高温处理5分钟以上,再置于高速混合机中混合5-6分钟(活化),即得。
优选的重量百分比为:生物基材料30-35wt%,低密度聚乙烯15-20wt%,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0-50wt%,硬脂酸2-5wt%,PE蜡2-5wt%,铝钛复合偶联剂1-3wt%。
更优选的重量百分比为:生物基材料35wt%,低密度聚乙烯15wt%,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5wt%,硬脂酸2wt%,PE蜡2wt%,铝钛复合偶联剂1wt%。
本发明之防腐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生物基材料放入高混机中,添加铝钛复合偶联剂和硬脂酸,在45—55℃(优选50℃)下混合12—18分钟(优选15分钟),得混合物Ⅰ;
(2)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PE蜡和步骤(1)所得混合物Ⅰ加入高速混合机中,搅拌混合15—25分钟(优选20分钟),得混合物Ⅱ;
(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Ⅱ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冷却定型。
本发明使用铝钛复合偶联剂和硬脂酸,对生物基材料进行改性,提高其与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相容性,同时硬脂酸作为润滑剂来改善熔体的流动性和复合材料的表面光滑度。本发明中,在无机材料与高聚物上搭上分子桥,无水硫酸钙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分散良好,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性好,能在整体上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将无水硫酸钙经过活化处理,制成生物基材料,这种生物基材料用于塑料等聚合物,可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雅居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雅居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68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