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站优化多维交通路网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6515.6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彭高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高培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1200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1008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优化 多维 交通 路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站优化多维交通路网。
背景技术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始于1863年英国伦敦,其目的是利用地铁取代城市马车交通,开创城市交通现代化的新纪元。25年后,德国奔驰(内燃机)汽车商业上市,由于汽车产量有限,许多城市出现有轨电车。130年后的今天,汽车成为人类社会主要的交通工具获得共识。
目前,城市交通由地铁、轨道交通、高架、信号平交、公交优先(BRT)等多种交通混合组成。由于交通工具(汽车)与道路结构(地铁为轴心)各一,地铁将城市多维(地上、地下)空间撕成一条条、一块块,真可谓称其为“多马分食”。 “多马分食”的特点是即便修建足够多的地铁,也只能维持城市交通不瘫痪,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研究资料表明:地下空间既可敷设地铁交通,亦可敷设汽车交通,两者均具大容量、快速、准点等特点,但后者多项指标优于前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站优化多维交通路网使优化公交多维交通路网更完善、更优越,对现有城市交通模式的缺陷揭示的淋漓尽致、体无完肤。
一站优化多维交通路网是在优化公交多维交通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优化,其特性更胜一筹。路网效果提升得益于非机平台换向立交,立交模式有二:一、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二、地下非机平台下穿换向立交。结果是机动道互通;非机道独立信号平交,两者相辅相成,使其城市道路节点通行量和车速猛增多倍。所谓一站优化多维交通路网是一站换乘路网优化公交的简称。
不难看出,除通行量和速度增多倍外,公交具有大容量、快速、准点、按需供给、换乘方便、可达性好等特性;智能交通是汽车交通最高形式,多维交通路网为智能交通提供硬件支撑,使其路网变为网约多维交通路网,是现今教科书上智能交通的真实、标准版本,填补课本的“空白”。
一站优化多维交通路网是建立城市一元电动汽车或智能汽车的“颠覆性换代工程”,彻底改变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交通“拥堵”成为历史。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一种一站优化多维交通路网,其换向立交为非机平台换向立交,以及公交换乘线路。
进一步的,所述非机平台换向立交有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和地下非机平台下穿换向立交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是在上跨换向立交的基础上,在地面层上面敷设地上非机平台,立交直通线从地上非机平台顶层通过,由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组成的非机道于地上非机平台独立信号平交,其结果是地面节点机动道为全互通,非机道为信号平交,机动道与非机道两者相辅相成,确保地面节点全互通,即节点无需设置信号平交。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非机平台下穿换向立交是在下穿换向立交的基础上,在地面层下面敷设地下非机平台,由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组成的非机道于地下非机平台独立信号平交,其结果是地面节点机动道为全互通,非机道为信号平交,机动道与非机道两者相辅相成,确保地面节点全互通,即节点无需设置信号平交。
进一步的,所述公交换乘线路有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地下非机平台下穿换向立交、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与上跨、下穿换向立交叠加、地下非机平台下穿换向立交与上跨、下穿换向立交叠加、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与换向平交叠加、地下非机平台下穿换向立交与换向平交叠加、斑马平交与上跨、下穿换向立交叠加、斑马平交与上跨、下穿换向立交、换向平交叠加八种。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公交换乘线路有二:一、上跨线公交换乘线路;二、直通线公交换乘线路;
所述上跨线公交换乘线路是由上跨线,经换乘竖梯至地上非机平台顶层,再由地上非机平台顶层,经换乘竖梯至地面层;
所述直通线公交换乘线路是由直通线,即地上非机平台顶层经换乘竖梯至地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非机平台下穿换向立交公交换乘线路有二:一、直通线公交换乘线路;二、下穿线公交换乘线路;
所述直通线公交换乘线路是由直通线经换乘竖梯,至地下非机平台,然后从地下非机平台经行人竖梯至地面层;
所述下穿线公交换乘线路是由下穿线经换乘竖梯,至地下非机平台,然后从地下非机平台经行人竖梯至地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与上跨、下穿换向立交叠加公交换乘线路有两个层面:一、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公交换乘线路,二、换向立交公交换向线路;
所述地上非机平台上跨换向立交公交换乘线路有二:一、上跨线公交换乘线路;二、直通线公交换乘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高培,未经彭高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6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器柜及防尘控制方法
- 下一篇:城市道路中心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