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吡咯烷酮乙酰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4800.4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1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泉;金京龙;吕敏;吕振;何琴;李业生;王朋书;陈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7/12 | 分类号: | C07D207/12;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吡咯烷酮 乙酰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性吡咯烷酮乙酰胺衍生物即N‑(2‑氨基‑2‑氧代乙基)‑2‑(4S‑羟基‑2‑氧代四氢吡咯‑1‑基)乙酰胺手性化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同时公开了该化合物在(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质量检查时作为杂质对照品的用途。所述N‑(2‑氨基‑2‑氧代乙基)‑2‑(4S‑羟基‑2‑氧代四氢吡咯‑1‑基)乙酰胺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所示。本发明的提出对于控制(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原料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性吡咯烷酮乙酰胺衍生物即N-(2-氨基-2-氧代乙基)-2-(4S-羟基-2-氧代四氢吡咯-1-基)乙酰胺手性化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质量控制的杂质对照品的用途。
背景技术
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是一种吡咯烷酮类(环状GABOB)衍生物,是由左旋(S)和右旋(R)两个对映体组成的外消旋体。
1987年12月该化合物在意大利首次上市,商品名为Neupan,有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国内于1997年2月上市胶囊剂,2005年上市注射剂。
目前对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及其左旋体、右旋体化合物所含杂质研究的文献报道不多,CN 103076409 A中述及四种杂质:4-羟基-2-氧代-1-醋酸吡咯烷(简称杂质A)、甘氨酸酐(合成甘氨酰胺盐酸盐的起始原料,简称杂质B)、2-吡咯啉-2-(1-乙酰胺基)(产品脱水后的产物,降解产物,简称杂质C),2-(4-羟基-2-氧代-1-乙酰胺基吡咯烷)(乙酰胺合成杂质、副产物,简称杂质D);以及CN 105820062中述及杂质:N-(1-氧代-4-羟基-2-丁烯基)氨基乙酰胺;未见手性杂质的报道。
发明人参考WO2005115978A1的方法,以(S)-4-氯-3-羟基丁酸乙酯和甘氨酰胺盐酸盐为原料合成(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手性副产物,经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比旋光度检测,证实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如式I所示,分子式为C8H13N3O4,分子量为215.1,比旋度[α]D20:-28.12°。
式I所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与(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相似,难以从(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产品中去除;研究还发现,在任何以式II所示甘氨酰胺(或其盐)为原料合成(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的工艺中,式I所示化合物均可出现,并残留在终产品中,影响产品质量,导致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因此以式I所示的化合物N-(2-氨基-2-氧代乙基)-2-(4S-羟基-2-氧代四氢吡咯-1-基)乙酰胺作为杂质对照品进行(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产品的有关物质检查,可以有效监控生产过程,显著提高(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终产品的内在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性吡咯烷酮乙酰胺衍生物即N-(2-氨基-2-氧代乙基)-2-(4S-羟基-2-氧代四氢吡咯-1-基)乙酰胺手性化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从而对制备(S)-4-羟基-2-氧代-1-吡咯烷乙酰胺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N-(2-氨基-2-氧代乙基)-2-(4S-羟基-2-氧代四氢吡咯-1-基)乙酰胺手性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13N3O4,分子量为215.21,结构式如式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48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