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热交换系统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04111.3 | 申请日: | 2017-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9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卓亚伟;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11352 | 代理人: | 李佳铭,沈汶波 |
地址: | 2012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热交换 系统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交换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作为交通工具已走入了千家万户,为对车辆内部空间进行制热及制冷等热量交换,热交换系统已是车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的热交换系统中,压缩机冷凝机等设置在车身内部,具体地设置在发动机舱内等,严重占用了发动机的空间,且发动机及压缩机均为产生高热量的器件,对车身内部的其他部件伤害极大。
因此,需要一种可向车辆提供新型安装结构的热交换系统,充分利用车辆内部空间,方便对热交换系统进行维修和更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热交换系统的车辆,可不占用车内体积,增强整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热交换系统的车辆,包括形成所述车辆轮廓的车身,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热电模块及电源模块;所述热电模块设于所述车身的发动机罩上;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池单元及光伏电池单元,所述光伏电池单元贴设在所述车身的侧部和/或顶部,所述电池单元设于所述车身的后备箱内。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系统还包括:空气调节模块;所述空气调节模块与所述热电模块连接,所述热电模块吸收和/或放出的热量经所述空气调节模块传输至所述车身内部。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模块包括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热电模块连通,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车身内的多处。
优选地,所述空气调节模块与所述热电模块集成于一体。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功率控制模块;所述功率控制模块与所述热电模块连接,设于所述车身的发动机舱内。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设于所述后备箱内,与所述电池单元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热电模块呈片状,并面向所述车辆运行方向。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车辆运行时,可利用行程产生的气流对热电模块进行风冷,加快热交换速度;
2.此种连接方式节省了连接线束,不占用车内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热交换系统的车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车身、11-发动机罩、12-后备箱;
21-热电模块;
30-电源模块、31-光伏电池单元、32-电池单元;
41-功率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参阅图1,为符合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具有热交换系统的车辆结构示意图。车辆由形成车辆轮廓的车身10组成,车身10内部空间为需要进行热交换的空间,车身10形成的其他如容纳发动机的发动机舱,覆盖在发动机舱上的发动机盖,后备箱12等均为由车身10形成的部件或空间。热交换系统包括有热电模块21及电源模块30,热电模块21设置在车身10的发动机罩11上,即露出在发动机罩11上,与车身10外部空间连通,避免了传统空调压缩机占用发动机舱的问题。且可以理解的是,不会也不可能将空调压缩机按照此方式安装在发动机罩11上,若这般做法,将挡住车辆驾驶员的视线。
热交换系统的制热制冷效果,是通过热电模块21实现的,所谓热电模块21,利用帕尔帖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冷能/热能,可包括: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及陶瓷基板。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为多个,并间隔地排布在两陶瓷基本所夹的空间内。通过对热电模块21的通电,使得N型半导体及P型半导体上的电荷载体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并随着一块N型半导体和一块P型半导体结成电偶,发生能量转移,在一个接点上放热(或吸热),在另一个接点上相反地吸热(或放热)。也即两陶瓷基板上的热量在通电后时时相反,一块陶瓷基板呈放热状态,而另一块则呈吸热状态。因此,热电模块21的体积较小,设置在发动机罩11上后,不会造成挡住驾驶员视线的问题。
电源模块30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电池单元32及光伏电池单元31,两种电源形式为主副供电模式,即电池单元32作为主电源提供大部分电能,而光伏电池单元31作为副电源补偿电池单元32。为最大程度节省车身10上的空间,光伏电池单元31贴设在车身10的侧部或顶部,如车门安装处的两侧,车顶等。由于设置在外部,一方面可接收光照,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另一方面由于完全设置在车辆外部,不会占用车身10内部的空间。电池单元32则设置在车身10的后备箱12内,并通过设置在车身10侧部的导线与设置在发动机罩11上的热电模块21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41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