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良的用于生产丙酸的丙酸杆菌菌株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69768.1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7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C·H·鲁娜-福劳斯;L·K·尼尔森;E·马塞兰;C·C·斯托尔斯;B·F·马丁斯;B·M·卡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士兰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9/14;C12N9/78;C12N9/00;C07K14/195;C12P7/5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坤瑞律师事务所 11494 | 代理人: | 吴培善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澳大利亚;A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酸杆菌 丙酸 菌株 生物合成 改良 生产 | ||
1.一种分离的丙酸杆菌菌株,其中所述菌株相对于产酸丙酸杆菌(P.acidipropionini)菌株ATCC 55737产生更高产率的丙酸,其中所述分离的菌株相对于产酸丙酸杆菌菌株ATCC 55737包含修饰基因,所述修饰基因选自ABC极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细胞色素C生物发生基因或ABC多重糖转运蛋白基因。
2.权利要求1的分离的菌株,其中所述菌株编码ABC极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和/或细胞色素C生物发生蛋白的改变的基因产物。
3.权利要求1的分离的菌株,其中所述菌株包含ABC极性氨基酸转运蛋白基因、细胞色素C生物发生基因和ABC多重糖转运蛋白基因每一者的修饰基因。
4.一种分离的丙酸杆菌菌株,其中所述菌株相对于产酸丙酸杆菌菌株ATCC 55737产生更高产率的丙酸,其中所述分离的菌株包含一个或多个以下基因修饰:
i)位于推定的ABC多重糖转运蛋白基因(XLOC_000692)启动子中的SNP G1917729A;
ii)位于推定的极性氨基酸基因(XLOC_000834)的ABC转运蛋白中的SNP C2293187T;和
iii)在细胞色素c生物发生基因(XLOC_001967)中的SNP C1487806T。
5.权利要求4的分离的菌株,其中所述菌株包含i)、ii)和iii)。
6.产酸丙酸杆菌菌株WGS7,其于2016年9月2日保藏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ATCC登录号为___。
7.一种改良的丙酸杆菌菌株,其通过包括在第一组丙酸杆菌菌株和第二组丙酸杆菌菌株转移遗传物质的步骤产生,所述转移遗传物质任选地是通过基因组改组,
所述第一组丙酸杆菌菌株选自下组:产酸丙酸杆菌ATCC 4875;产酸丙酸杆菌ATCC55737;或由产酸丙酸杆菌ATCC 4875与产酸丙酸杆菌ATCC 55737、产酸丙酸杆菌ATCC4965、中间型丙酸杆菌ATCC 14072或詹氏丙酸杆菌ATCC 9617之间的基因组改组生成的菌株;
所述第二组丙酸杆菌菌株包括产酸丙酸杆菌菌株F3E8,其于2015年6月25日以ATCC登录号PTA-122267保藏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
其中,当在相同条件下时,所述改良的菌株的丙酸总产率(g/g)相对于产酸丙酸杆菌ATCC 55737增加。
8.权利要求7的改良的丙酸杆菌菌株,其中所述改良的菌株是通过基因组改组期间第一组产酸丙酸杆菌菌株与第二组产酸丙酸杆菌菌株之间转移遗传物质而产生的,其中,所述第一组菌株选自产酸丙酸杆菌ATCC 4875和产酸丙酸杆菌ATCC 55737;所述第二组菌株包括产酸丙酸杆菌菌株F3E8,其于2015年6月25日以ATCC登录号PTA-122267保藏于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其中,在相同条件下培养时,所述新菌株的丙酸总产率(g/g)相对于产酸丙酸杆菌ATCC 55737增加。
9.权利要求7的改良的丙酸杆菌菌株,其中所述改良的菌株是通过基因组改组期间第一组丙酸杆菌菌株和第二组丙酸杆菌菌株之间转移遗传物质而产生的,其中所述第一组菌株包括丙酸杆菌菌株的文库,所述文库是合并通过以下各项中的2、3或4项所生成的菌株而形成的:
i)产酸丙酸杆菌ATCC 4875与产酸丙酸杆菌ATCC 55737之间的基因组改组;
ii)产酸丙酸杆菌ATCC 4875与产酸丙酸杆菌ATCC 4965之间的基因组改组;
iii)产酸丙酸杆菌ATCC 4875与产酸丙酸杆菌ATCC 14072之间的基因组改组;和
iv)产酸丙酸杆菌ATCC 4875与詹氏丙酸杆菌ATCC 9617之间的基因组改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士兰大学,未经昆士兰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976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