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壳粒子、核壳粒子的制造方法及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8000.X | 申请日: | 2016-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4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雅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B25/08 | 分类号: | C01B25/08;C01G15/00;C09K11/08;C09K11/62;C09K11/70;C09K11/7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 制造 方法 薄膜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现高发光效率的核壳粒子、上述核壳粒子的制造方法及含有上述核壳粒子的薄膜。本发明的核壳粒子具有:含有III族元素及V族元素的核;包覆上述核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壳;及包覆上述第1壳的至少一部分的含有II族元素的第2壳,其中,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求出的相对于上述核中所含的上述III族元素的上述整个核壳粒子中所含的II族元素的摩尔比为2.7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含有核壳粒子的薄膜。
背景技术
作为对胶体状的半导体纳米粒子(所谓的量子点)的应用被期待的半导体微粒子,至今为止已知有II-VI族半导体微粒子和III-V族半导体微粒子等。
这些半导体微粒子的粒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左右。
并且,这种纳米级的粒子根据所谓的量子尺寸效果,通常粒径越小带隙越大,显示紫外区域或近紫外区域等短波长区域中的发光。
因此,对应发挥这种半导体微粒子特有的光学特性的压电元件、电子器件、发光元件、激光等各种设备的应用正在研究开发中。
作为这种半导体纳米粒子,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核/多壳半导体纳米晶体,其包含由III/V族化合物形成的核物质及至少两个壳物质,第1壳物质涂布有所述核物质,第2壳物质涂布有所述第1壳物质,接下来的壳物质依次涂布各自之前的壳物质,各壳物质独立地选自II/VI族、III/V族或III/VI族的化合物,所述核物质与所述第1壳物质不同,并且各壳物质与其相邻的壳的壳物质不同,所述纳米晶体表示样式-I的带偏移及波长为400nm~1600nm的荧光。”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378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近年来,广泛应用量子点的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
本发明人通过参考专利文献1等而研究核壳型的量子点的结果,明确了其发光效率未必能说很充分。
因此,鉴于上述实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现高发光效率的核壳粒子、上述核壳粒子的制造方法及含有上述核壳粒子的薄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了通过将核中所含的III族元素与整个核壳粒子中所含的II族元素的摩尔比设为特定的范围,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人发现了能够通过以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
(1)一种核壳粒子,其具有:
含有III族元素及V族元素的核;
包覆上述核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第1壳;及
包覆上述第1壳的至少一部分的含有II族元素的第2壳,其中,
根据X射线光电子能谱求出的相对于上述核中所含的上述III族元素的上述整个核壳粒子中所含的II族元素的摩尔比为2.7以上。
(2)如上述(1)所述的核壳粒子,其中,
上述摩尔比为3.0以上。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核壳粒子,其中,
上述核中所含的上述III族元素为In,上述核中所含的上述V族元素为P、N及As中的任一个。
(4)如上述(3)所述的核壳粒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8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氯发生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增强的生物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