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8491.1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8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贵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F16F9/12 | 分类号: | F16F9/12;B60N3/02;F16B21/06;F16F9/54;F16J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杜嘉璐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制造 方法 | ||
由收纳体和盖体构成阻尼器,该收纳体中,形成为筒状的外筒部及内筒部呈同心圆状配置,彼此的下端在底部连接,在外筒部的上端形成有开口端部,并且在内周形成有槽部,该盖体具备从开口端部插入而收纳于收纳体的转子,形成有与槽部卡合的突起部。在外筒部的槽部侧附近形成有壁比外筒部薄的薄壁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缓冲、制动为目的而使用的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阻尼器被配备于例如作为汽车内饰的扶手等,对扶手利用弹簧等的恢复力而返回最初位置时的动作进行制动。作为这种阻尼器,例如具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阻尼器装置、及下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具有沉割部的树脂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阻尼器装置是作为转子的圆筒状的内部零件和作为外壳的圆筒状的外部零件呈同心圆状地合体而成。各零件通过形成于内部零件外周的环状突起和形成于外部零件内周的环状槽嵌合而合体。各零件的成形中的突起及槽通常是所谓的沉割。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具有沉割部的树脂成形体的制造方法是利用内侧滑动成形模具和外侧滑动成形模具来制造树脂成形体。内侧滑动成形模具形成有用于在树脂成形体的内周形成环状槽的环状突起,且形成有随着朝向从树脂成形体拔去的方向而扩径的锥形。从树脂成形体拔去内侧滑动成形模具时,利用锥形,容易从树脂成形体的槽拔出突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51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105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在成形中,上述的沉割存使成形品在从成形模具脱模时变形的情况。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阻尼器装置存在以下情况:在外部零件的成形中,在从芯销脱模时,由于用于在外部零件的内周成形槽的芯销的突起,外部零件的缘从内侧向脱模方向卷起,产生所谓的卷边。该情况在为了缩短成形时间而外部零件在完全固化前从芯销脱模的情况下显著。在该情况下,卷边使外部零件与内部零件的嵌合状态不稳定,由此扭矩变得不稳定,阻尼器的性能降低。
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具有沉割部的树脂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内侧滑动成形模具形成有随着朝向从树脂成形体拔去的方向而扩径的锥形,因此,虽然难以产生卷边,但是由于锥形,成形品也成为锥形形状,设计受到限制。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可能不受设计的限制且能够使扭矩稳定的阻尼器及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阻尼器具备:收纳体,其在形成为筒状的外筒部的一端形成有底部,在上述外筒部的另一端形成有开口端部,并且在内周形成有槽部;以及盖体,其具备收纳于上述收纳体的可动体,并且形成有与上述槽部卡合的突起部,上述阻尼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筒部中的上述槽部与上述底部之间形成有壁比上述外筒部薄的薄壁部。
本发明的阻尼器优选的是,上述薄壁部形成于上述外筒部的比上述槽部与上述底部之间的中间部靠上述槽部侧。
本发明的阻尼器也可以,具备:收纳体,其在形成为筒状的外筒部的一端形成有底部,在上述外筒部的另一端形成有开口端部,并且在内周形成有槽部;以及盖体,其具备从上述开口端部插入而收纳于上述收纳体的转子或活塞,并且形成有与上述槽部卡合的突起部,上述阻尼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外筒部的比上述槽部与上述底部之间的中间部靠上述槽部侧形成有壁比上述外筒部薄的薄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84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激光影像电子白板的光膜对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玻璃切割用吸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