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探伤测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79071.5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1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星;罗新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启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探伤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仪,具体说是一种激光划痕深度测量仪。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列车的不断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延长,对高铁的车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铁车轴表面划痕检测仪是高铁列车检修维护的专用设备。目前我国每天有1400多列动车组奔驰在25条高速线路上,以快捷、安全、舒适的良好运营品质,为广大旅客出行提供了便利。车轴是铁路车辆和钢轨结合的主要部件。关系到车辆的安全行驶。它在运行中承受下自轨道、上自一系悬挂的复杂随机弯曲应力、扭转复合载荷,是轨道车辆结构中受载荷频率最高、受力模式最复杂的部件。一旦发生断裂,极有可能导致列车脱轨。目前的做法是采用人工肉眼经验判断划痕深度的检测方式,具有误差大,及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探伤技术,定期对车轴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划痕深度测量仪,采用便携方式、非接触式的高铁车轴划痕探伤检测技术,使其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的特点。
本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该测量仪具有一个测量基座跨桥,其上一侧设有直线滑动导轨,该直线滑动导轨上安装一个沿其上往复移动的测量头升降微调机构,所述测量头升降微调机构上分别设有CCD相机及显微镜头系统、激光工作线光源系统和激光指示线光源系统,上述的各系统分别与电源和电脑数据线连接。
本新型中,激光工作线光源系统和激光指示线光源系统的线性激光光源、面阵CCD作为接收装置,通过计算机对CCD图像进行采集处理,经过滤波和分析,该测量仪自动标出车轴表面的划痕位置和最深划痕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基座跨桥为塑钢成型,并留有测量工作区。以免损伤测量物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工作线光源系统、激光指示线光源系统发出的激光指示线光束和激光工作线光束分别和被测划痕重合及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测量仪属于便携方式,非接触式高铁车轴划痕检测设备。主要功能是在工作时将测量基座跨桥沿着车轴的长度方向放置,由于车轴的划痕一般都是在轮对的装卸过程产生的,出现划痕的方向多数是沿着轴的长度方向的,这样就可以使得线阵激光光源与划痕的方向基本垂直,保证检测的效果。将激光光源侧向照射到车轴表面,激光的光平面与车轴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激光光带将在车轴表面形成投影,如果车轴表面不存在划痕,则激光光带在车轴表面投影是固定的。如果车轴表面存在划痕,则激光光带将在缺陷处出现变化。根据激光光带的图像的变化情况,即可检算出车轴表面划痕的大小。本新型消除了传统采用人工肉眼经验判断划痕深度的检测方式,因此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综合性价比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划痕检测仪原理图示意图;
图3给出了采集到划痕的原始图像参考图;
图4给出了划痕检测仪的标定界参考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两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的一种激光划痕深度测量仪,具有一个测量基座跨桥4,其上一侧设有直线滑动导轨2,该直线滑动导轨2上安装一个沿其上往复移动的测量头升降微调机构7,所述测量头升降微调机构7上分别设有SCCD相机1及显微镜头3系统、激光工作线光源系统5和激光指示线光源系统6,上述的各系统分别与电源和电脑数据线连接。本新型中,激光工作线光源系统5和激光指示线光源系统6的线性激光光源、面阵CCD作为接收装置,通过计算机对CCD图像进行采集处理,经过滤波和分析,该测量仪自动标出车轴表面的划痕位置和最深划痕深度。上述中,所述测量基座跨桥4为塑钢成型,并留有测量工作区。以免损伤测量物表面。本实施例所述激光工作线光源系统5、激光指示线光源系统6发出的激光指示线光束和激光工作线光束分别和被测划痕重合及垂直相交。
上述中,所提及的该检测仪系统采用单电源5 V供电方式 。
上述中所提及的测量头升降微调机构7的具体结构,采用常规的技术,故省略表述。
上述中的激光工作线光源系统5和激光指示线光源系统6属外购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启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启澜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79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