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拉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8191.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伍勇;朱鹏惠;莫伟雄;刘波;钟志威;谭和华;陈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交车 拉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附件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公交车使用的拉环。
背景技术
公交车是城市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公交车上的人数较多,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公交车上都会设置拉环,供乘客使用。马路上车辆较多,也设置了很多的红绿灯,公交车行驶时往往会遇到紧急刹车的情况,由于惯性作用,人会向前倾斜。这时公交车拉环承受的拉力较大,拉环的摆动幅度也会很大,拉环的质量不好,或者磨损严重的情况下,易发生拉环断裂,引起乘客受伤。现有的公交车拉环多只有一个固定带或固定杆用来固定拉环,受力时不能起到缓冲作用,易产生磨损。现有的公交车拉环多是到固定时间统一更换,个别的拉环磨损严重后也不能及时发现,乘客使用时极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方案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弹性带,受力时能进行缓冲,减轻摆动幅度,同时便于监测拉环磨损程度的拉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公交车拉环,包括固定带、拉环体,还包括弹性带、计数传感器和填充液。所述的固定带和弹性带一端固定在公交车的横杆上,另一端与拉环体连接。所述的计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的拉环体左右两侧中部的空腔处,所述的填充液设置在拉环体底部空腔处。所述的拉环体摆动幅度大时,所述的填充液从拉环体底部空腔进入拉环体中部空腔,接触所述的计数传感器,计数传感器记录填充液接触计数传感器的次数。
其中,所述的计数传感器设置有传感装置、微型芯片、微型电池和显示器,能显示填充液接触计数传感器的次数。
其中,所述的计数传感器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计数传感器和第二计数传感器,设置在拉环体左右两侧空腔处。
其中,所述的第一计数传感器和第二计数传感器堵住拉环体两侧的空腔,填充液在第一计数传感器和第二计数传感器下方的封闭空腔流动。
其中,所述的弹性带至少设置有两条,分布在固定带的左右两侧。
其中,所述的弹性带采用弹性橡胶材料,能用弹簧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公交车拉环具有弹性带,受力时能进行缓冲,减轻摆动幅度,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便于监测拉环磨损程度,保障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计数传感器的结构框图示意图。
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1.固定带、2.弹性带、3.拉环体、4.第一计数传感器、5.第二计数传感器、6.填充液、7.横杆、41.传感装置、42.微型芯片、43.微型电池、44.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公交车拉环,包括固定带1、拉环体3,还包括弹性带2、计数传感器和填充液6。所述的固定带1和弹性带2一端固定在公交车的横杆7上,另一端与拉环体3连接。所述的计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的拉环体3左右两侧中部的空腔处,所述的填充液6设置在拉环体3底部空腔处,填充液6填充拉环体3底部空腔。当所述的拉环体3静止时,所述的填充液6静置在拉环体3底部空腔;当所述的拉环体3摆动幅度较小时,所述的填充液6会小幅度摆动,进入拉环体3左右两侧中部的空腔,但是不会接触到计数传感器,不会产生有效的计数;当所述的拉环体3摆动幅度大时,所述的填充液6从拉环体3底部空腔进入拉环体3中部空腔,接触所述的计数传感器,计数传感器记录填充液6接触计数传感器的次数。
如图2所示,所述的计数传感器设置有传感装置41、微型芯片42、微型电池43和显示器44,能显示填充液6接触计数传感器的次数。所述的传感装置41微型电池43、显示器44和微型芯片42电性连接。传感装置41与填充液6接触后会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给微型芯片42。微型芯片42将传感装置41的电信号信息进行处理,转换为数字信息,并显示在显示器44上。具体的,显示器44上记录次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显示数字的方式,另一种为累计正字的方式显示,次数达到一定的数目后,就以正字的形式显示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8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