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及其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66481.6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2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金连多;王硕;彭政洲;孙厚朝;张冰冰;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翔,李雪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及其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体冷却的电机及其壳体。
背景技术
电机为机电设备的重要动力源,在各种工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目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日益增多,导致环境污染愈加严重。为了缓解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取代内燃机车已成为定势,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则向着大功率、高功率密度、高集成度的方向发展,而电机发热量的增加导致对电机的冷却要求越来越高。
在电机的各种冷却方式中,液体冷却方式在散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为使在液泵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带走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必须尽可能地增大液流与电机的接触面积。但是,现有技术中电机壳体上的液体流道形成为通孔,冷却时冷却液仅通过一条流道就直接流走,冷却效果非常差,而且冷却流道的结构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冷却液与流道充分接触,冷却效果有限。
因此,如何对电机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冷却效果的技术方案,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电机壳体和包括该电机壳体的电机,以解决现有电机壳体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筒体以及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筒体的壁设置有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单个流道,所述单个流道包括沿所述筒体纵向方向延伸的多条纵向流道和沿所述筒体的横向方向延伸且形成于所述筒体端面的多条横向流道,所述多条纵向流道和多条横向流道交替首尾连接,以形成所述单个流道,其中,至少一条纵向流道形成为波浪形。
优选地,所述筒体为圆筒形,所述纵向方向为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
优选地,在所述电机壳体的纵向中心剖面上看,所述纵向流道为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二端的波浪形。
优选地,每条纵向流道均形成为波浪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上均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分别被压紧在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一端的端面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端盖和第二端的端面之间。
优选地,所述密封槽彼此贯通连接,所述密封圈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上,所述密封槽与所述横向流道之间被与所述筒体的端面齐平的凸缘隔开。
优选地,所述密封槽包括:内环槽,所述内环槽位于所述筒体的内周面和所述横向流道之间;外环槽,所述外环槽位于所述筒体的外周面和所述横向流道之间;和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内环槽和外环槽并与所述横向流道在周向方向的端部相邻。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包括:内圈体,所述内圈体位于所述内环槽内;外圈体,所述外圈体位于所述外环槽内;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内圈体和外圈体并位于所述连通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的电机壳体通过设置由多条纵向流道和多条横向流道交替首尾连接形成的单个流道,使得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一直流经遍布电机壳体的所有流道后才流出,因此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而且,由于纵向流道设置为波浪形结构,因而能够扰动冷却液,以在流道内实现湍流,从而能够增加接触散热面积,使冷却液与电机壳体充分接触,更利于散热。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容纳所述定子和转子的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上述电机壳体。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单个流道、密封圈和密封槽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密封槽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纵向中心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单个流道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一种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壳体的又一种密封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筒体;11第一端盖;
12 第二端盖,13纵向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664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模型无关的PD-SMC仿生眼运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筋膜切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