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61836.5 | 申请日: | 201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8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翰宇昊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D47/00;B64D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森林 防火 勘察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森林火灾不但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至会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对森林火灾的监测和管理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久的进展。现有的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设计的较为简单,对绿色能源的利用率低,由于长时间的持续作业导致能耗高,因此造成成本的增加;另外无人机的安全系数较低,一旦出现故障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包括设于无人机本体两侧的侧翼,所述无人机本体的机头和侧翼上均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顶部铰接有挡盖,所述放置槽远离挡盖的一侧内壁上安装有一个竖直设置的气缸和两个固定块,其中固定块位于气缸远离挡盖铰接部位的一侧,且气缸的活塞杆与挡盖连接,所述固定块上缠绕有连接绳,所述两个固定块之间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顶端设有降落伞,其中连接绳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降落伞固定连接,所述无人机本体的顶部还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一报警装置,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底端设有烟雾传感器,所述无人机本体上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内设有GPS定位器、主控板和无线传感器,其中主控板上设有逆变器、稳压器、蓄电池、存储装置和控制装置,逆变器的输入端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逆变器的输出端与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稳压器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报警装置、蓄电池、GPS定位器、无线传感器、气缸和存储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控制装置的输入端与烟雾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柱为一到八个,且等距离排列于两个固定块之间。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为微控制器,且微控制器的型号为ARMTDMI-S。
优选的,所述降落伞位于挡盖的下方,挡盖与放置槽的接合处为Z字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无线传感器与管理端的无线接收装置连接,且管理端处还设有第二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该无人机的电器元件提供电力,提高对绿色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通过GPS定位器和烟雾传感器实时监测该无人机的具体位置和森林动态,同时配合无线传感器有利于该无人机及时的将位置信息和森林动态信息传递到管理端,方便管理端及时的采取应急措施,有效提高森林防火性能;通过气缸便于挡盖的开启和关合,以及利用降落伞在弹性的作用下方便自由收放,提高该无人机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智能化程度高,有效提高对绿色能源的利用率、森林防火性能和该无人机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森林防火勘察的无人机的原理框图。
图中:1无人机本体、2第一报警装置、3 GPS定位器、4太阳能电池板、5主控板、6无线传感器、7烟雾传感器、8降落伞、9连接绳、10侧翼、11放置槽、12挡盖、13气缸、14弹簧柱、1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翰宇昊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翰宇昊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61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