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线圈磁流变阀控双作用缸阻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29700.9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9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张佳伟;钟芳;胡安琪;丁孺琦;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线 流变 阀控双 作用 阻尼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双线圈磁流变阀控双作用缸阻尼系统。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在磁场作用下,能够从自由流动的牛顿流体转变为具有一定剪切屈服强度的粘塑性体,同时撤去磁场后又恢复为自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利用磁流变液的磁流变效应制成的磁流变元器件如磁流变阀、磁流变阻尼器、磁流变弹性体,已经广泛用于车辆、建筑、军工等行业。
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对励磁线圈输入不同大小的电流,从而控制阻尼间隙处磁场的大小,达到改变磁流变液的屈服强度,实现阻尼器输出阻尼力无级可调的目的。为得到更大的输出阻尼力,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增大活塞头的体积从而使阻尼间隙的长度增加。这种方法不仅使磁流变阻尼器的体积变得庞大,同时增大了其制造难度和装配难度。另外,磁流变阻尼器活塞头一旦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拆卸非常困难,严重增加了维护和维修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线圈磁流变阀控双作用缸阻尼系统。该磁流变阀控阻尼器系统主要由双线圈磁流变阀、双作用缸和蓄能器组成;在双作用缸旁并联一个双线圈磁流变阀,通过实时改变双线圈磁流变阀外加磁场强度的大小来控制磁流变阀两端口压力差,从而控制双作用缸两腔的压力差,达到控制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目的。该磁流变阀控阻尼器系统采用双线圈磁流变阀,可同时形成三个阻尼间隙;磁流变液经过三个阻尼间隙的阻尼作用,磁流变阀进出口会有较大的压力差;同时通过控制输入不同方向的电流,可控制三个阻尼间隙两端之间的压差,进而控制磁流变阀进出口压差,起到三级调压的作用,从而使得阻尼器输出阻尼力可调范围大。该双线圈磁流变阀控双作用缸阻尼系统稳定性高,装配简单,系统后期维护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阀体左端盖(1)、左定位块(2)、左导向块(3)、阀体(4)、线圈Ⅰ(5)、阀芯(6)、线圈Ⅱ(7)、右导向块(8)、右定位块(9)、阀体右端盖(10)、液压弯管Ⅰ(11)、蓄能器缸体(12)、弹簧(13)、浮动活塞(14)、液压弯管Ⅱ(15)、三通管接头(16)、液压直管(17)、阻尼器右吊环(18)、阻尼器右端盖(19)、活塞头(20)、阻尼器缸体(21)、阻尼器左端盖(22)、活塞杆(23)、阻尼器左吊环(24)及液压弯管Ⅲ(25);阻尼器左吊环(24)与活塞杆(2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左端盖(22)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3)与阻尼器左端盖(22)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22)与阻尼器缸体(21)左端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左端盖(22)与阻尼器缸体(2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活塞杆(23)中间部分加工有圆形凸起,活塞头(20)圆周内表面与活塞杆(23)圆形凸起部分过渡配合;活塞头(20)与活塞杆(23)通过左右销钉进行轴向定位;活塞头(20)外表面与阻尼器缸体(21)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右端盖(19)与阻尼器缸体(21)右端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阻尼器右端盖(19)与阻尼器缸体(21)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右端盖(19)中间加工有圆形通孔,活塞杆(23)与阻尼器右端盖(19)圆形通孔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阻尼器右吊环(18)与活塞杆(2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阻尼器缸体(21)侧面加工有两个螺纹通孔,液压弯管Ⅲ(25)与阻尼器缸体(21)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阀体左端盖(1)中间加工有螺纹通孔,液压弯管Ⅲ(25)与阀体左端盖(1)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阀体左端盖(1)与阀体(4)左端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阀体左端盖(1)与阀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左定位块(2)与阀体(4)过渡配合,其左端由阀体左端盖(1)压紧;左导向块(3)左端紧贴左定位块(2),其右端紧贴阀芯(6);左定位块(2)、左导向块(3)及阀芯(6)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阀体右端盖(10)与阀体(4)右端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阀体右端盖(10)与阀体(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右定位块(9)与阀体(4)过渡配合,其右端由阀体右端盖(10)压紧;右导向块(8)左端贴紧阀芯(6),右端紧贴右定位块(9);右定位块(9)、右导向块(8)及阀芯(6)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阀芯(6)上加工有两个绕线槽;线圈Ⅰ(5)缠绕于阀芯(6)左侧绕线槽中,其引线经由左定位块(2)从阀体左端盖(1)中的引线孔引出;线圈Ⅱ(7)缠绕于阀芯(6)右侧绕线槽中,其引线经由右定位块(9)从阀体右端盖(10) 中的引线孔引出;阀体右端盖(10)中间加工有螺纹通孔,液压弯管Ⅰ(11)与阀体右端盖(10)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液压弯管Ⅰ(11)与三通管接头(16)上端固定连接;三通管接头(16)下端与液压直管(17)固定连接;液压直管(17)与阻尼器缸体(21)通过管接头固定连接;三通管接头(16)右端与液压弯管Ⅱ(15)固定连接;蓄能器缸体(12)下端加工有外螺纹,液压弯管Ⅱ(15)与蓄能器缸体(12)下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浮动活塞(14)与蓄能器缸体(12)内表面间隙配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浮动活塞(14)上端加工有沉孔,弹簧(13)下端与浮动活塞(14)上端沉孔配合;弹簧(13)上端紧靠蓄能器缸体(12)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297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柑橘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产的柑橘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