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95725.1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21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邓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4 | 分类号: | H02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2112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定子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及具有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定子绝缘采用涂敷包裹铁芯的方法,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购买涂敷粉和涂敷机等设备,容易造成涂敷粉浪费,加工成本比较高,并且涂敷粉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伤害。电机定子绝缘采用直齿上、下绝缘盖包裹铁芯的方法,因绝缘盖要紧贴铁芯,直齿插入定子齿槽时,支持端部与定子齿槽口形状尺寸基本相近,将各个齿与槽口对齐插入存在一定的难度,操作工艺性不好,容易造成工时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机定子,该电机定子装配简单、高效,大大提高了电机定子的装配效率。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机定子的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上绝缘盖,所述上绝缘盖具有上绝缘齿,所述上绝缘齿伸入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下绝缘盖,所述下绝缘盖上具有下绝缘齿,所述下绝缘齿伸入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所述上绝缘齿与所述下绝缘齿彼此啮合以形成线圈绝缘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上绝缘齿和下绝缘齿可以非常容易地伸入到定子铁芯中,方便地与定子铁芯配合,进而电机定子装配简单、方便,提高了电机定子的安装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定子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定子铁芯上形成有绕组线圈槽,所述上绝缘齿与所述下绝缘齿伸入所述绕组线圈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绝缘齿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上绝缘齿沿所述上绝缘盖的周向间隔设置;
所述下绝缘齿为多个,且多个所述下绝缘齿所述下绝缘盖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上绝缘盖与多个所述下绝缘盖一一对应且彼此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绝缘盖还包括:上盖板,在所述上绝缘齿伸入所述定子铁芯中时,所述上盖板止抵在所述定子铁芯的所述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绝缘盖还包括:下盖板,在所述下绝缘齿伸入所述定子铁芯中时,所述下盖板止抵在所述定子铁芯的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绝缘齿的自由端的端面在从外向内的方向上逐渐靠近所述上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绝缘齿的自由端的端面在从外向内的方向下逐渐远离所述下盖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绝缘齿的自由端的端面与所述上盖板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角度为α,所述α满足:20°≤α≤4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上绝缘齿为一体成型件,所述下盖板与所述下绝缘齿为一体成型件。
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定子,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电机具有上述的电机定子,因此该电机安装简单、方便,提高了电机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绝缘盖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绝缘盖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绝缘盖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电机定子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电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机定子100,
定子铁芯110,
上绝缘盖120,上绝缘齿121,上盖板122,
下绝缘盖130,下绝缘齿131,下盖板132;
电机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95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