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干燥炉专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9686.7 | 申请日: | 201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0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臧世伟;郑飞;刘月娥;夏笔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镭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3/06 | 分类号: | F26B23/06;F26B25/0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张清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干燥 专用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干燥炉专用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锂电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性能优势已在便携式电器如手提电脑、摄像机、移动通讯中得到普遍应用。目前开发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开始试用,预计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并将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随着能源的紧缺和世界的环保方面的压力。锂电现在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行业,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更推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为了保证锂电池具有高质量,需要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序所处的生产环境进行严格把关。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干燥炉对电池壳体、极片、极卷和电芯进行干燥处理。
目前,锂电池干燥炉主要有热辐射加热,热风加热和接触式加热几种;辐射加热和热风加热由于加热均匀性差,烘烤周期长,以及耗能大等问题的存在,行业基本由接触式加热所代替。接触式加热由于直接对加热板直接接触电池表面,温度均匀性好和烘烤周期短,受电池生产厂家的青睐。其中,接触式加热锂电池干燥炉需要采用专用夹具保证锂电池与加热板之间的良好接触,现有的接触式的专用夹具为夹持式加热,采用旋转螺杆推动加热板,由于加热板须要来回运动,无法固定,在高温条件下容易产生变形;传动机构的存在,导致夹具的空间利用率减小,每个夹具放电池数量减少,直接导致产能降低;加热板是通过螺杆旋转挤压夹持电池,电池与加热板接触会产生不均匀现象,即会产生加热不均匀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干燥炉专用夹具,能够在不采用旋转螺杆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加热板与锂电池的良好接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锂电池干燥炉专用夹具,包括加热板、夹具底板以及固定板,多个所述加热板倾斜排列安装在所述夹具底板上,多个所述加热板两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板,相邻的所述加热板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锂电池壳体相配合;每一个所述加热板内设置有电热器,所述电热器与一接触头PCB安装板连接,所述接触头PCB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底板上,所述接触头PCB安装板通过接触头结构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下端通过若干楔形块固定在所述夹具底板上;所述楔形块对应每一个所述加热板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块的倾斜角度为15°,使得相邻的所述加热板形成15°倾斜的容置腔。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板包括铝板和硅胶板,所述电热器是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铝板底部和侧面,所述硅胶板贴合在所述铝板上;所述电热丝通过电热器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加热板下方。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加热板之间设置有中间间隔块,所述中间间隔块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用于防止锂电池在容置腔内发生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板,一组所述第一导向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底板的两侧,与所述加热板平行;所述夹具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板,一组所述第二导向板设置在所述夹具底板的另外两侧,与所述加热板垂直。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分别位于所述夹具底板的对角位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倾斜设置的加热板,电池是通过自身重量紧贴加热板,故其温度均匀性也更好;另外,与现有技术比较,由于加热板是处于固定状态的,故加热板变形量几乎为零;无空间浪费,与现有技术对比,单个夹具防止电池数量增加,直接增加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干燥炉专用夹具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干燥炉专用夹具俯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干燥炉专用夹具仰视图;
图中,1-加热板,2-容置腔,3-固定板,4-夹具底板,5-楔形块,6-中间间隔块,7-接触头PCB安装板,8-第一导向板,9-第二导向板,10-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镭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镭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9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