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及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31521.9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9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林苇;刘旻;王康;陈晓霞;黄忠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4 | 分类号: | F02M35/14;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空气滤清器 气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及空气滤清器进气管。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发动机进气管路的主要作用是为发动机提供干净的空气,供发动机充分燃烧。在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内空气燃烧所产生的噪声会通过进气管路传递出来,影响乘客的驾驶感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车辆NVH(N指Noise、V指Vibration、H指Harshness)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动机低频噪声依然是各整车厂面临的难题,通常,低频噪声需要设计较大的谐振腔消声器来解决。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在进气管路旁支一个较大谐振腔。
但是,现有技术对于前舱有限的空间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挑战,谐振腔需要其他汽车零件做出避让,不利于汽车前舱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在现有进气管路中,旁支出的谐振腔需要其他汽车零件做出避让,不利于汽车前舱布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进气管,包括具有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的主管,所述空气进气管还包括具有谐振腔的谐振壳体,所述主管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谐振腔内,位于所述谐振腔内的主管部分还具有通向所述谐振腔的支管口。
可选地,所述谐振壳体包括分体式构成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分别夹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围成了所述谐振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槽且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合成容纳孔,所述容纳孔容纳所述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与所述容纳孔密封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与所述容纳孔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密封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卡接设置。
可选地,所述卡接设置的方式为: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个交界面中,其中一个所述交界面设有若干插入部,另一个所述交界面设有若干插槽,所述插入部插入对应的所述插槽内。
可选地,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所述谐振壳体具有位于所述谐振腔外的转接通道,所述第一管口和所述第二管口位于相应的所述转接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主管旁接有支管,所述支管位于所述谐振腔内,所述支管口形成于所述支管。
可选地,所述谐振壳体的内壁设有若干加强筋。
可选地,所有所述加强筋交叉排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空气滤清器及上述任一所述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所述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连接所述空气滤清器的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方案将主管至少部分集成在谐振腔内,谐振腔整体包裹至少部分主管,谐振腔与主管集成在一起,这减少了主管所占汽车前舱空间,能够有效解决前舱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
而且,现有技术中,较大的谐振腔因布置在进气管路一侧,需要提供相关固定点保持平衡,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相比之下,本技术方案将谐振腔集成在主管上,主管可以支撑住谐振壳体,以保持谐振壳体平衡。这不需要额外固定谐振壳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中,第二壳体和主管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中,第一壳体和主管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中,主管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安装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中,第一壳体和主管装配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中,第二壳体和主管装配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汽车包括空气滤清器及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连通空气滤清器的入口,空气滤清器的出口连通至发动机。
参照图1和图2,空气滤清器进气管包括:具有第一管口11和第二管口12的主管1、以及具有谐振腔20的谐振壳体2。主管1至少部分位于谐振腔20内,位于谐振腔20内的主管1部分还具有通向谐振腔20的支管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315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