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流跨界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38693.2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7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陈翔;段澄莹;谢超;乔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P3/08;B60P1/4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6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流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具体涉及一种物流跨界运输车。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整车物流采用的轿运车与零部件物流采用的厢式车的整体设置,以国家发改委、 交通部、公安部共同提出的《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为主 要设计参考标准,并参照《汽车零部件物流塑料周转箱尺寸系列及技术要求》。汽车物流跨界 运输车能够实现整车物流运输与零部件物流运输的整合与协同,在跨多界方面给业界提供想象 空间。但目前通用的运输车的结构在货物装卸方式、整体效率和装置部分设置上存在诸多缺陷。
(1)装卸商品车时,运输车车厢的伸缩使得装卸作业产生操作负担;
(2)传统的车厢尾门设置使得装卸作业需要另外的倾斜辅助设备,要求较高的大面积倾 斜平台装置,对成本及效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3)在约为200mm尺寸的额定空间里,过多的液压活动并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同时增 加了制造成本;
(4)上层平台的分段设置,使某些分段并不能保证车厢内的六大空间在操作上完全独立, 对于不同条件下的底层空间利用存在一定影响;
(5)对于开设的3组对开式侧门,固定的开闭面积使得零部件的装卸存在一定困难;
(6)顶棚的机械拆卸与安装繁杂且结构复杂,各个独立空间之间缺少良好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机械结构简单,装卸效率高,能够提升 物流运输效率的物流跨界运输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车厢尾部的尾门,尾门 采用一体式液压尾门,所述车厢的两侧上设置有侧门,侧门设置在车厢侧壁的滑轨内,所述车 厢内部设置有用于装载货物的平台,平台包括若干个上层平台和若干个下层平台,上层平台上 设置有用于带动上层平台竖直升降的直立液压油缸,下层平台的底板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下层 平台竖直转动的倾斜液压油缸。
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顶棚,顶棚包括顶棚帘布和设置在车厢顶部的滑动轨道。
所述车厢顶部设置有支撑顶棚帘布的支撑架,支撑架位于滑动轨道内。
所述平台包括3个上层平台和4个下层平台,3个上层平台包括上层前部平台、上层中部 平台和上层尾部平台,4个下层平台包括设置在车厢内鹅颈部位的下层前部平台,以及设置在 底板上的底板前部平台、底板中部平台和底板尾部平台。
所述3个上层平台上均设置有直立液压油缸,所述底板前部平台、底板中部平台和底板尾 部平台的底板底部均设置有倾斜液压油缸。
所述直立液压油缸选用的是元隆气动的HOB系列重型液压油缸,最高行程为20000mm。
所述倾斜液压油缸采用YQSMC的型号为HSGL-40/20E-C的液压缸,最高行程为1000mm, 最大举升角度为22°。
所述尾门选用深圳凯卓力有限公司生产的尾板一体化尾门,尾门最大开度时倾斜角度为 10.8°。
所述侧门的下侧部设置有条块形门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液压尾门,使尾门起到连接车厢底板与地面和充 当车厢尾板的双重作用,结合车厢的实际尺寸和半挂车的底板高度,尾板达到最大开度时,可 以满足商品车和叉车的上车要求,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两用的尾板装置还节省了车厢 的径向尺寸。车厢内的上层平台采用垂直升降的直立液压缸,下层平台设置可伸缩的倾斜液压 固定底板,底板底部设置倾斜液压油缸,倾斜底板的设置将会减小商品车的径向尺寸,采用侧 门的设置,便于叉车进行零部件的装载与摆放。本实用新型机械结构简单,装卸效率高,能够 提升物流运输效率,解决了相邻空间的独立性干涉问题;简化了商品车的装卸装置,为零部件 的工作方式和装卸效率提供了保障;在协同运输时,提供了车辆高度的不同需求,保证了零部 件运输所需的空间密封性和平整性;显著的提高了协同运输能力和高效的运输工作效率,本实 用新型将在以后的物流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利用与推广。
进一步,顶棚设计为可拆卸结构,当运输商品车时,将顶棚拆下满足其高度要求;当运输 零部件时,将顶棚展开以满足车厢内部空间的密封要求,并且对顶棚进行滑轨收缩式设计,当 不需要顶棚时,将顶棚由车厢后部向前滑动进行收缩,且增加平行固定杆和支撑架以保证顶棚 的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386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墨烯后视镜加热装置
- 下一篇:头枕调节机构及其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