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尘盖、发动机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03536.8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2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穆森;梁呈兴;谭永奎;张艳青;贺燕铭;田安民;李继凯;李海波;孙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110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尘盖 发动机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尘盖、发动机和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防尘盖设计形状和外形各异,主要功能是防止外界的物质进入发动机内部。发动机的防尘盖设计的位置也不一样,有的是在轴承位置,有的是在管口等。
然而,现有的防尘盖重量大,增加发动机的重量;而且防尘盖存在装配工艺性差,拆卸困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的防尘盖重量大、不易拆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盖、发动机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盖,安装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上,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上体上设置有开窗,所述防尘盖包括:
片状的封堵盖,盖设于所述开窗上;
片状的侧立耳,与所述封堵盖固定连接,所述侧立耳与所述发动机油底壳上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防尘盖中,所述侧立耳为两个,两个所述侧立耳分别设置于所述封堵盖的两侧。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防尘盖中,所述侧立耳包括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螺栓孔。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防尘盖中,所述封堵盖为半圆形。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防尘盖中,所述侧立耳与所述封堵盖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尘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为片状结构,重量轻,降低发动机重量;其中侧立耳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通过螺栓固定,提高可靠性;另外,该防尘盖便于拆装,提高装配工艺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尘盖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尘盖,安装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上,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上设置有开窗,防尘盖包括封堵盖3和侧立耳4。片状的封堵盖3盖设于开窗上;片状的侧立耳4与封堵盖3固定连接,侧立耳4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通过螺栓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尘盖,构成其本体的侧立耳4和封堵盖3均为片状结构,使得该防尘盖重量减轻,可以降低发动机重量。其中侧立耳4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通过螺栓2连接,实现整个防尘盖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固定,螺栓连接方式提高可靠性和装配工艺性。
具体来说,侧立耳4为两个,两个侧立耳4分别设置于封堵盖3的两侧,通过两个螺栓2实现侧立耳4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的固定连接。两个侧立耳4可以实现对封堵盖3的有效支撑,增加了整个防尘盖的结构稳定性。
另外,为了保证装配工艺性,每个侧立耳4包括一沿水平方向设置的连接部41,连接部41上开设有螺栓孔42,连接部41与第二部分2通过螺栓2固定。连接部41的设置,方便侧立耳4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的配合,增加了二者的接触面,使得连接更加稳定、装配更加方便。
作为一种适应性的设计,封堵盖3为半圆形,能够充分堵住发动机油底壳上体1上设置的开窗,防止杂质进入发动机内部。
另外,为了保证整个防尘盖的稳定性,侧立耳4与封堵盖3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筋,增加了侧立耳4与封堵盖3的连接稳定性。另外,连接部41与侧立耳4的本体的连接处也同样设置有加强筋,保证了连接部41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防尘盖。该防尘盖的封堵发动机油底壳上体的开窗,能保证发动机内部不进入异物。同时侧立耳的设计方便防尘盖与发动机油底壳上体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
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是包括上述发动机的汽车,上述发动机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同样适用于该汽车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035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及发动机
- 下一篇:发电机安装支架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