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制备超细金属粉体的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65432.2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62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代龙果;曲洪涛;罗永光;吴红林;王瑞山;张候文;罗凌艳;孙斯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12 | 分类号: | B22F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501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制备 金属 冷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粉体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超细金属粉体的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超细金属粉体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如化学成分纯度高,活性好、表面氧化少,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燃料、医药、农药、涂料、电子以及食品等行业。在使用“气相--蒸汽法”生产超细金属粉体过程中,冷凝收集装置是超细金属粉体生产工艺中的重要设备。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密封性能,温度控制参数是影响超细金属粉体生产效率、粒度,化学活性的主要因素。
目前,部分厂家主要使用水冷套、管,结合表面(空气)冷却、收尘设备,金属蒸汽外部强制循环冷却的方式进行。该种方法,设备复杂,密封效果差,超细金属粉体表面易氧化,冷却温度难于控制,易造成金属粉体粒度不均,成品率较低。因此,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研发一种有利于超细金属粉体制备的新型冷凝设备,该新型设备结构简单,密封性能好,冷却温度易控制。能有效提高超细金属粉体的制备效率,生产不同粒度要求的金属粉体,达到环境友好,操作简单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备超细金属粉体的冷凝装置,能使金属蒸汽在冷凝室和内置冷却管的双重冷却及风扇的强制循环作用下进行充分冷却,能有效控制金属粉体粒度,提高超细金属粉体的产品合格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制备超细金属粉体的冷凝装置,所述的用于制备超细金属粉体的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室、内置冷却管、风扇、收粉装置、螺旋输送机、金属蒸汽入口、氮气入口,所述的冷凝室由冷却水套组成,冷凝室每个面由两块水套构成,内置冷却管竖直固定在冷凝室中央,所述的风扇包括扇叶、吊杆、电机,扇叶设置于内置冷却管的内部,电机设置于冷凝室外部,位于冷凝室的正中心,吊杆的一端贯穿冷凝室顶部与电机相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扇叶固定相连,收粉装置呈锥体结构,设置于冷凝室的正下方,并与冷凝室相连,螺旋输送机水平设置于收粉装置的下部,收粉装置的侧面设有金属蒸汽入口,氮气入口设置于金属蒸汽入口旁,且与金属蒸汽入口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冷却管的上沿距离冷凝室顶部水套20-50㎝。
进一步地,所述的扇叶位于内置冷却管的1/3-2/3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金属蒸汽入口呈圆形,其中心为收粉装置一侧1/2处与冷凝室中心线的交叉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氮气入口与金属蒸汽入口的圆心距离为30-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冷凝室和内置冷却管的双重冷却及风扇的强制循环作用下,使冷凝室内温度场分布均匀,使金属蒸汽完成充分的热交换,达到高效冷却金属蒸汽的作用;通过控制冷凝室、内置冷却管循环水流量及风扇转速,能有效控制金属粉体粒度,提高超细金属粉体的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冷凝室、2-内置冷却管、3-风扇、3-1-扇叶、3-2-吊杆、3-3-电机、4-收粉装置、5-螺旋输送机、6-金属蒸汽入口、7-氮气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所述的用于制备超细金属粉体的新型冷凝装置包括冷凝室1、内置冷却管2、风扇3、收粉装置4、螺旋输送机5、金属蒸汽入口6、氮气入口7。
所述的冷凝室1由冷却水套组成,冷却水套由锅炉钢板焊接而成,冷凝室1每个面由两块水套构成,水套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套内通冷却水,形成冷却空间。内置冷却管2竖直固定在冷凝室1中央,内置冷却管2由锅炉钢管制成,内置冷却管2的上沿距离冷凝室1顶部水套20-50㎝,此设计保证金属蒸汽能从内置冷却管2下端进入,上端排出,不断循环,使金属蒸汽与内置冷却管2内外表面及冷凝室1内壁充分接触,完成热交换。所述的风扇3包括扇叶3-1、吊杆3-2、电机3-3,扇叶3-1设置于内置冷却管2的内部,且扇叶3-1位于内置冷却管2的1/3-2/3位置处,电机3-3设置于冷凝室1外部,位于冷凝室1的正中心,吊杆3-2的一端贯穿冷凝室1顶部与电机3-3相连,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扇叶3-1固定相连,风扇3的设计能使金属蒸汽在冷凝室1内形成强制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65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