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岩体渗透系数多段测量的探测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83380.4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4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宰慧;刘伟韬;宋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系数 测量 探测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体渗透系数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岩体渗透系数多段测量的探测单元。
背景技术
岩体渗透系数是反映裂隙岩体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底板岩体渗透性能的改变与底板的破坏情况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底板岩体渗透系数与裂隙大小、注水量、注水段长度和注水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常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来测算渗透系数。由于现场条件复杂且工作量大,而且现有探测单元只能一次性测量一次,若变化位置,由于长度不同,无法进行直接测量,必须更换漏水管的长度才可进行测量,这影响了测量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岩体渗透系数多段测量的探测单元,该探测单元可以模拟不同裂隙、不同角度、不同注水段长度和不同水压下的钻孔状态,测出单位时间注入孔内和经裂隙漏失的水量。
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
一种用于岩体渗透系数测量的探测单元,包括用于模拟钻孔的探测管、卡槽接头和封堵胶囊,所述探测管为柱状,在所述探测管内设置有漏水管,所述漏水管的一端为封堵端,另一端为注水端,所述漏水管由第一漏水管和第二漏水管通过螺纹连接而成,螺纹连接处的长度为0.1~0.5m,所述漏水管的总长度小于所述探测管的长度,所述漏水管可在所述探测管内小范围移动,所述第一漏水管和第二漏水管上表面均布设有多个漏水孔;
所述卡槽接头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封堵端和注水端,所述卡槽接头上设置有封堵胶囊,所述封堵胶囊通过胶囊连接管与气源供应装置连接,所述注水端通过卡槽接头上的注水管路与水源供应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卡槽接头为“H”状,其上端外缘水平内凹,两个卡槽接头相对侧端连接所述胶囊连接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卡槽接头的顶端和底端设置有紧固螺圈,所述封堵胶囊通过紧固螺圈固定在所述卡槽接头上。
优选的,所述探测管外围设置有若干个裂隙开关,每个裂隙开关附近设置有水压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探测单元,其中的漏水管由第一漏水管和第二漏水管组成,并且二者通过螺纹连接而成,在螺纹连接处保持0.1~0.5m的长度,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长或者缩短漏水管的总长度,将连接处的最大距离设置在0.5m,为了保证第一漏水管和第二漏水管连接的稳定性;可变长度的漏水管,可用于研究渗透系数与注水段长度的关系;通过漏水管和探测管的配合,可以模拟对钻孔进行分段测量,进而研究每一段渗透系数与钻孔总体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探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探测单元调节状态示意图;
图3为卡槽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探测管,2、卡槽接头,3、封堵胶囊,4、漏水管,4.1、第一漏水管,4.2、第二漏水管,5、漏水孔,6、裂隙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岩体渗透系数测量的探测单元,包括用于模拟钻孔的探测管1、卡槽接头2和封堵胶囊3,探测管1为柱状,用于模拟钻孔,在探测管内设置漏水管4,漏水管4的长度小于探测管1的长度,漏水管4可在探测管1内小范围移动;漏水管由第一漏水管4.1和第二漏水管4.2通过螺纹连接而成,即漏水管4可螺旋伸缩,第一漏水管4.1和第二漏水管4.2连接处的长度可调节,为了漏水管的稳定性,优选螺纹连接处长度为0.1~0.5m,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该长度范围内有效注水段长度的连续调节。
第一漏水管4.1和第二漏水管4.2上表面均布设有多个漏水孔5,漏水管的一端为封堵端,另一端为注水端;卡槽接头2通过螺纹连接在封堵端和注水端,卡槽接头2上包设有封堵胶囊3,封堵胶囊3通过胶囊连接管与气源供应装置连接,注水端通过卡槽接头上的注水管路与水源供应装置连接。
如图3所示,卡槽接头2为“H”状,分布在漏水管的两端,且与漏水管的两端呈螺纹连接,其上端外缘水平内凹,两个卡槽接头相对侧端连接胶囊连接管,封堵胶囊设置有两个,分别通过紧固螺圈将其固定在相应的卡槽接头2上端外缘上,形成起胀封堵胶囊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83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