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反向挤压机主剪刀油缸供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43711.1 | 申请日: | 2016-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31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夏峰;胡阳虎;王军;周少凡;张宗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B21C23/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反向 挤压 机主 剪刀 供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领域,涉及反向挤压机主剪刀油缸供油的一种新装置,主要适用大型反向铝挤压机移动主剪刀油缸的供油。
背景技术
由于反向挤压方法的优点和反向挤压技术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反向挤压机投入使用。反向挤压机主剪刀安装在挤压筒上,随着挤压筒来回移动。挤压筒在挤压过程中会被加热到450℃左右,而在长时间不用时会冷却到室温。挤压筒的热胀冷缩会导致主剪刀油缸位置和油管位置发生变化。对于小的反向挤压机,可以采用高压软管供油,而对于规格越来越大的大型反向挤压机,由于其移动主剪刀油缸所需供油量大、压力高,受高压软管口径的限制,需要高压软管数量很多,造成设计无空间或排布不美观;加之其主剪刀行程很大,使用环境温度很高,已不适宜于采用高压软管加拖链的供油方式。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大型反向挤压机主剪刀油缸供油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装置故障率高、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反向挤压机主剪刀油缸供油装置,本实用新型同时可为其它相似设备所采用的供油装置。它应用于大型反向挤压机中,实现对大型反向铝挤压机移动主剪刀油缸的供油,满足其大流量、高压力和高环境温度的使用要求,并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大型反向挤压机主剪刀油缸供油装置,包括过渡阀块、胶管、挤压筒、压环、过渡通体、法兰盖、伸缩缸体、伸缩油管、和后梁;过渡阀块固定安装在挤压机挤压筒上的主剪刀两侧;过渡阀块分别密封连接主剪刀大腔和小腔,过渡阀块下部分别通过四根胶管与过渡通体密封连接;过渡通体通过压环连接在挤压筒上,伸缩油管一端与过渡通体密封连接;伸缩油管另一端穿过伸缩缸体并向外延伸,伸缩油管和伸缩缸体之间通过法兰盖密封和导向,伸缩油管左端封闭、中段开孔与伸缩缸体内腔相通;伸缩缸体固定在挤压机后梁之上。
所述伸缩缸体上固定有法兰,法兰与伸缩缸体出口密封连接。
所述伸缩缸体端部固定有保护罩。
所述伸缩油管为钢制油管。
所述伸缩油管通过连接法兰与过渡通体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此种供油装置一段和主剪刀油缸连接过渡阀块固定连接,另一段和主剪刀油缸控制阀块连接管路固定连接,油管可以在挤压方向随挤压筒来回移动,解决了主剪刀随挤压筒一起运动却要高压供油的难题;采用两端都伸出伸缩缸体的结构,使得伸缩油管移动时供油系统内腔的体积不变,避免了常规的伸缩油管带来的内腔体积变化的问题;中间装置可以在垂直挤压方向的平面内在一定方位内自由运动,过渡通体通过压环连接在挤压筒上,以适应挤压筒的热胀冷缩,可防止挤压筒运动时伸缩油管与伸缩缸体及法兰盖别劲;过渡阀块与过渡通体之间采用四根胶管进行密封连接,解决了胶管规格不够大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渡阀块;2.胶管;3.挤压筒;4.压环;5.过渡通体;6.连接法兰;7.法兰盖;8.伸缩缸体;9.伸缩油管;10.后梁;11.法兰;12.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有装置故障率高、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反向挤压机主剪刀油缸供油装置,本实用新型同时可为其它相似设备所采用的供油装置。它应用于大型反向挤压机中,实现对大型反向铝挤压机移动主剪刀油缸的供油,满足其大流量、高压力和高环境温度的使用要求,并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率。
大型反向挤压机主剪刀油缸供油装置,包括过渡阀块1、胶管2、挤压筒3、压环4、过渡通体5、法兰盖7、伸缩缸体8、伸缩油管9、和后梁10;过渡阀块1固定安装在挤压机挤压筒3上的主剪刀两侧;过渡阀块1分别密封连接主剪刀大腔和小腔,过渡阀块1下部分别通过四根胶管2与过渡通体5密封连接;过渡通体5通过压环4连接在挤压筒3上,伸缩油管9一端与过渡通体5密封连接;伸缩油管9另一端穿过伸缩缸体8并向外延伸,伸缩油管9和伸缩缸体8之间通过法兰盖7密封和导向,伸缩油管9左端封闭、中段开孔与伸缩缸体8内腔相通;伸缩缸体8固定在挤压机后梁10之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43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包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光亮塑料表面电泳涂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