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跟踪太阳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30785.1 | 申请日: | 2016-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杰;王虎;翟伟祥;余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H02S1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跟踪 太阳 太阳能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具体是一种自动跟踪太阳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的能源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是太阳中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我们生活所需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是因为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后,再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太阳能供电使用十分广泛,但在太阳能利用系统中,太阳能板的安装方向直接影响着太阳能的利用率,目前太阳能板的安装方向一般是根据当地的日照情况进行固定安装,绝大部分时间太阳光线与太阳能板的向光面并不垂直,不能转动跟踪太阳,当太阳光入射角改变的时候采集率也随之改变,太阳能的利用和转换率低。而通常高倍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所寻求的主要益处是在聚光光伏电池的有效面积上得到从菲涅尔透镜汇聚的高密度太阳辐射光。透镜的倍数越高,得到太阳辐射光的密度越高,相同面积上使用的聚光光伏电池越少,单位面积上的发电成本就越低。从菲涅尔透镜汇聚过来的焦斑一般为正方形,该焦斑的形状和大小也通常和聚光太阳能电池片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从而使菲涅尔透镜汇聚过来的焦斑完全汇聚到聚光太阳能电池片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太阳是随时在移动的,这样就会造成一个时间段后从菲涅尔透镜汇聚过来的焦斑不会完全和聚光太阳能电池片的有效面积重合,从而导致聚光光伏系统整体的转换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跟踪太阳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跟踪太阳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底座、立柱、U形架、主太阳能板、第一副太阳能板和第二副太阳能板,所述立柱竖直连接在底座的中心位置,U形架设置在立柱的顶端,所述主太阳能板安装在U形架,第一副太阳能板和第二副太阳能板设置在主太阳能板上,所述立柱上端设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U形架下端中间位置设有向下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套接有端面轴承,所述端面轴承设置在旋转盘和U形架之间,用于连接旋转盘和U形架,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柱连接传动,所述主太阳能板采用多块光伏电池焊接而成的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所述光伏电池包括光伏电池基材层,所述光伏电池基材层一面设有正电极层,另一面设有负电极段层,所述主太阳能板上固定连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两端分别通过转动轴承连接在U形架的两端侧臂上,所述U形架上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轴的一端,所述主太阳能板上垂直连接第一副太阳能板和第二副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副太阳能板和第二副太阳能板分别设置在主太阳能板的两长度方向的边缘位置,且第一副太阳能板和第二副太阳能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副太阳能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一块太阳能发电板,两块太阳能发电板用于接收太阳能的外表面都和转轴的轴线平行并垂直主太阳能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副太阳能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有一块太阳能发电板,两块太阳能发电板用于接收太阳能的外表面都和转轴的轴线垂直并垂直主太阳能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副太阳能板与第一旋转电机电连接,第二副太阳能板与第二旋转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副太阳能板的正面和背面的两块太阳能电池板上均设有聚光太阳能透镜,所述聚光太阳能透镜包括钢化玻璃、粘接剂、硅胶和封边胶,所述钢化玻璃和硅胶通过粘接剂无缝地粘接在一起,所述封边胶将硅胶的四个侧面紧紧地黏在钢化玻璃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副太阳能板的正面和背面的两块太阳能电池板上也均设有聚光太阳能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负电极段层的宽度为2mm,长度为4mm,厚度为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正电极层面积形状和光伏电池基材层面积形状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伏电池基材层上设有两排多个负电极段层,两排负电极段层放置在光伏电池基材层的任何两个相邻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30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窗蓄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纳米级放大式促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