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上料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6133.2 | 申请日: | 2016-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0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亚;李峰平;冮建华;孙存轩;唐俊峰;施陈威;杨耀;姜耀华;朱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业 机械手 不锈钢 弯管 上料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上料车。
背景技术
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较好的低温性能及优良的机械与加工性能;因此广泛用于化工、石油、食品、航天航空、医疗器械等部门作为输送管道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不锈钢管内表面具有一定的表面光洁度,需要对该不锈钢弯管的外径进行抛光。以往,对弯折过的不锈钢管的外径抛光,还主要依赖于人力,这种方式具有工艺稳定性不好,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
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基于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自动抛光装置,但这类装置在不锈钢弯管上料或下料时都无法进行工件的抛光,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的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上料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上料车,包括型材机架、四条输送导轨、四个输送滑块、置物板和上料传送单元;
四条输送导轨相互平行的固定安装在型材机架的顶部,并且均匀布置;每条输送导轨上均安装有一个输送滑块,所述输送滑块可沿着输送导轨滑移;
置物板设置在型材机架的顶部,与每个输送滑块均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置物板用于放置待加工零件盒,所述待加工零件盒内放置有多个待加工零件;
所述上料传送单元包括主支撑板、步进电机、大带轮、电机固定板、传送带、小带轮、第一轴承座、滑块、丝杠和第二轴承座;所述主支撑板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型材机架上;步进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板固定安装在主支撑板的下表面;小带轮与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传送带安装在小带轮和大带轮上,丝杠通过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安装在主支撑板的上表面,丝杠的一端与大带轮相连,由大带轮驱动;滑块安装在丝杠上,丝杠旋转时,带动滑块做直线运动;所述滑块与置物板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两者联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上料车通过步进电机驱动以及传动机构的传动使得丝杠旋转,从而带动丝杠上的滑块实现前后移动,而此滑块又与置物板通过螺栓进行了刚性连接,因此滑块可以带动置物板在输送导轨上实现前后运行,从而实现了对待加工零件的上料与下料。机器人抛光操作完成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该上料车非常安全地卸下加工完毕的工件,再装上未加工的工件。在装料期间,机械手可以对其他上料车上的工件进行抛光,不会中断作业,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上料车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料传送单元的结构图;
图中各标号的含义如下:
型材机架1、脚轮2、地脚3、输送导轨4、输送滑块5、置物板6、上料传送单元7、待加工零件8、待加工零件盒9、主支撑板71、步进电机72、大带轮73、电机固定板74、传送带75、小带轮76、第一轴承座77、滑块78、丝杠79、第二轴承座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机械手的不锈钢弯管上料车,包括型材机架1、四条输送导轨4、四个输送滑块5、置物板6和上料传送单元7。
所述型材机架1底部设置有脚轮2和地脚3。四条输送导轨4相互平行的固定安装在型材机架1的顶部,并且均匀布置。每条输送导轨4上均安装有一输送滑块5,所述输送滑块5可沿着输送导轨4滑移。四条输送导轨4的设置可以减小置物板6移动的阻力。
置物板6设置在型材机架1的顶部,与每个输送滑块5均通过螺栓紧固连接。所述置物板6用于放置待加工零件盒9,所述待加工零件盒9内放置有多个待加工零件8(不锈钢弯管)。
所述上料传送单元7安装在型材机架1的顶部中间位置,位于两条输送导轨4之间。所述上料传送单元7包括主支撑板71、步进电机72、大带轮73、电机固定板74、传送带75、小带轮76、第一轴承座77、滑块78、丝杠79和第二轴承座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未经温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6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阿奇沙坦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甲基盐霉素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