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电平信号控制的延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05722.0 | 申请日: | 2016-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81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平 信号 控制 延时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延时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电平信号控 制的延时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低电平信号控制延时电路广泛应用于民用、军用电子产品。 而该类电路目前大都采用集成数字芯片完成信号判断和延时控制功 能。但是由于集成数字芯片基本上都是国外公司生产,属于进口元器 件。如果用于军用电子产品上,存在质量等级低,不能满足使用;使 用环境有限,能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和振动条件相对较小;供货保障 不可靠等不利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电平信号控制的 延时电路,该低电平信号控制的延时电路通过全部使用国产继电器完 成低电平信号控制延时电路,从而解决了对国外集成数字芯片控制电 路的依赖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低电平信号控制的延时电路,包括控制继 电器K1、延时继电器K2和转换控制继电器K3;控制信号连接到所述控 制继电器K1线圈的正极,所述延时继电器K2和转换控制继电器K3线圈 的正极均与电源正极连接,且延时继电器K2所在的支路上还串联有控 制继电器K1的常闭辅助触点K1-1,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K3所在的支路 上还串联有延时继电器K2的常开辅助触点K2-1;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 K3的常开辅助触点K3-1设置于被控信号传输的线路上;控制继电器 K1、延时继电器K2和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线圈负极均与电源负极连 接。
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K3设有多个辅助触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全部使用国产继电器完成低电 平信号控制延时电路,不使用国外集成数字芯片控制电路,降低了对 进口元器件的依赖性;同时通过小型延时继电器控制大型转换控制继 电器,能有效减少电路体积,该电路的电路结构非常简单,且控制的 可靠性很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 局限于所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低电平信号控制的延时电路,包括控制继电器 K1、延时继电器K2和转换控制继电器K3;控制信号连接到所述控制继 电器K1线圈的正极,所述延时继电器K2和转换控制继电器K3线圈的正 极均与电源正极连接,且延时继电器K2所在的支路上还串联有控制继 电器K1的常闭辅助触点K1-1,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K3所在的支路上还 串联有延时继电器K2的常开辅助触点K2-1;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 常开辅助触点K3-1设置于被控信号传输的线路上;控制继电器K1、延 时继电器K2和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线圈负极均与电源负极连接。
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数量为多个。
所述转换控制继电器K3设有多个辅助触点。
当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继电器K1线圈处于动作状态;控制 继电器K1的常闭辅助触点K1-1处于断开状态,使延时继电器K2的线圈 与电源正极断开;延时继电器K2处于非工作状态;延时继电器K2的常 开辅助触点K2-1处于断开状态,使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线圈与电源正 极断开;转换控制继电器K3处于非工作状态,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常 开辅助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即被控信号传输的线路被断开。当控制信 号为低电平时,控制继电器K1的线圈处于非动作状态;控制继电器K1 的常闭辅助触点K1-1处于闭合状态,使延时继电器K2的线圈与电源正 极接通;延时继电器K2的处于工作状态;延时继电器K2的常开辅助触 点K2-1经过设定的延时时间后处于工作闭合状态,使转换控制继电器 K3的线圈与电源正极接通;转换控制继电器K3处于工作状态,转换控 制继电器K3的常开辅助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即被控信号传输的线路被 接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扩展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辅助触点个数或增 加转换控制继电器K3的个数。
本实用新型用国产继电器代替电子芯片,很好的解决了电路国产 化的要求,而且占用较少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057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影剂盒、显影单元和成像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学调制器、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