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染响应型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65580.2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群;叶静静;石锐;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L27/58 | 分类号: | A61L27/58;A61L27/54;A61L27/18 |
代理公司: | 11203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响应 引导 组织 再生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感染响应型引导组织再生膜表面改性方法,其特征是:以可降解脂肪族聚酯或可降解天然高分子引导组织再生膜为基体材料,通过多巴胺包覆,在膜表面引入羟基;通过硅烷偶联剂上的硅氧键与膜表面羟基反应,从而在膜表面引入氨基;然后将带羟基的抗菌药物与丙烯酰氯反应,在药物上引入酯键及碳碳双键;最后将碳碳双键与膜表面的氨基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从而实现将药物通过酯键接枝到纤维膜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操作步骤为:
(1)将引导组织再生膜浸泡在0.05g/L-10g/L的多巴胺溶液中,搅拌反应6-48h后,将膜取出,浸泡清洗去除未反应的多巴胺溶液;多巴胺溶液中多巴胺盐酸盐: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摩尔比为5:3,pH=5-10;
(2)将步骤(1)中获得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浸泡在浓度为1.25g/L-5.0g/L的硅烷偶联剂溶液中,在25℃-50℃温度下,在磁力搅拌机下搅拌反应3h-72h,将膜取出,浸洗去除未反应的硅烷偶联剂;
(3)将抗菌药物与丙烯酰氯反应,从而在甲硝唑分子上引入酯键,反应过程如下:①称取药品甲硝唑:丙烯酰氯:三乙胺=1:1:1,比例为摩尔比;②用三氯甲烷稀释丙烯酰氯,转移至恒压滴液漏斗中;称取的甲硝唑、三乙胺和三氯甲烷转入容器中;③通N2,使得整个体系在N2的氛围中;④将容器置于冰浴中,滴加体积比为1:15-1:20丙烯酰氯和三氯甲烷的混合溶液;滴完后,在冰浴中放置20min-30min,撤冰浴,常温反应12h;⑤向容器中滴加去离子水终止反应;⑥将容器中的混合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用二氯甲烷萃取;⑦往萃取所得溶液中加入无水Na2SO4至液体澄清,静置2-3h;所得溶液在30℃-40℃条件下旋蒸,获得所需产物;
(4)将步骤(2)中获得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浸泡在甲醇:水=4:1的体系,体系中比例为体积比,称取步骤(3)中所得的产物溶解其中,在30℃-50℃的条件下,不断搅拌,反应6h-72h;将膜取出,浸洗去除未反应的步骤(3)中所得的产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导组织再生膜,其厚度为100-500μm,具有无孔或有孔的结构,孔径1-10μm,其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熔融浇注或真空模压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包括: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己内酯共聚物其中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Ⅰ型胶原、明胶、壳聚糖、淀粉、纤维素、弹性蛋白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抗菌药包括甲硝唑、红霉素、哌拉西林、氯霉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硅烷偶联剂,包括: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110)或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未经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558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