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分组的半正交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56750.0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葛中鹏;许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L25/02;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分组 正交 设计 信道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户分组的半正交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方法,没有对多用户到基站的信道矩阵做稀疏性的假设,因此相较于一些对用户信道矩阵做稀疏性假设前提下给出的导频设计方案有着更普遍的应用场景。此外,本发明充分考虑到大规模MIMO系统中信道信息的获取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频资源,综合了过去正交导频设计和串行干扰抵消导频设计的优点,能够在较多用户复用同一时频资源是在较宽的相干时间范围上比已有的几种导频设计方法有着更优的系统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分组的半正交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高速数据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规模MIMO系统因为能够极大地提升系统的容量成为面向5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热点。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因为基站天线数多达几十甚至上百,这和4G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上下行信道信息的获取不再是一个同等规模的问题。4G系统中上下行信道估计带来的导频资源消耗的很接近的,但是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因为基站天线数远远多于用户天线数,因此上下行信道估计所带来的导频资源消耗和4G系统是不同的。以单小区单用户为例,下行信道估计所消耗的导频资源远远多于上行信道估计所需要的时频资源。目前大规模MIMO系统的研究重点集中于TDD系统,因为TDD系统上行行信道信息满足互易性,所以可以通过估计上行信道信息得到下行信道信息,信道信息获取带来的导频资源消耗远小于FDD系统。FDD系统因为信道上下行不满足互易性,使得获取下行信道信息需要非常多的时频资源,尤其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下,FDD系统所需要的导频资源对系统性能而言几乎是致命的。对于大规模MIMO系统而言,即便TDD系统相比于FDD系统降低了获取信道信息所需要的导频资源,但是在很多场景下,传统的使用正交导频的信道信息获取方案仍然有着明显的瓶颈。大规模MIMO系统提升系统容量的关键在于多个用户复用同一时频资源,但是为了获取用户的信道信息,传统的导频设计中多用户使用正交导频,导频的长度等于用户数,在用户数较多的情况下导频资源的消耗依然较大。以4G系统为例,在高速移动(100km/h)的场景下,一个相干时间内只有20个符号。在较多用户复用同一时频资源的情况下,将有大量的时频资源被用于信道估计,用来传输用户数据的时频资源被大大压缩,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的用户分组的半正交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到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户分组的半正交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K个用户复用同一时频资源,将K个用户等分为L组,每组N个用户;在所有可能的分组方式中选取一种使系统可达率Rpp最大的分组方式;对第1组的所有用户执行以下操作:在第1个相干时间内,当第1组用户发送上行导频时,其他组用户不发送任何信息,基站接收到第1组用户发送上行导频时对应的接收信号其中j表示该组用户开始发送上行导频后的时隙数,1≤j≤N,ρp表示用户上行导频信号功率,g1,i[1]表示第1个相干时间第1组第i号用户的上行信道信息,表示每组内第i号用户在第j个时隙上发送的导频信号,表示第l组用户开始发送导频后j个时隙的单位方差加性高斯白噪声,1≤l≤L;定义使用MMSE估计得到第1组第i号用户在第1个相干时间的信道估计结果其中1≤i≤N,β1,i表示第1组第i号用户的大尺度衰落,第1组第i号用户在第1个相干时间的信道信息表示为表示第1组第i号用户信息估计结果,表示第1组第i号用户信道估计误差,其中并且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的高斯分布;表示均值为0,方差为的高斯分布;基站将用于第1组第i号用户在第1个相干时间的上行数据的检测,检测方式使用线性匹配滤波检测,检测矩阵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56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霍尔传感器件来检测头部位置的枕头
- 下一篇:血管造影机X线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