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系数分布特性的哥伦布-莱斯初始参数自适应决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44959.5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9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小海;夏德春;卿粼波;吴小强;林宏伟;王正勇;滕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19/10 | 分类号: | H04N19/10;H04N19/13;H04N19/159;H04N19/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系数 分布 特性 哥伦布 初始 参数 自适应 决策 方法 | ||
本发明通过对HEVC视频编码系数分布特性的分析,得出大尺寸变换单元(TU)大幅值系数较多。在一个大尺寸变换单元中,根据已编码4×4系数组(CG)的系数分布特性,自适应决定下一个CG的初始哥伦布‑莱斯参数值。本发明只作用于最终熵编码阶段,是对最佳模式下的变换系数进行处理,不参与预测和率失真优化过程。与标准的HEVC视频编码测试软件HM16.0相比,本发明的方法在保持峰值信噪比不变的基础上,降低了输出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通信领域中的视频编码码率降低问题,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视频编码标准HEVC的帧内、帧间初始编码参数的自适应决策方法。
背景技术
由ISO/IEC运动图像专家组和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联合组建的视频编码小组(JCT-VC),于2013年1月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高性能视频编码(HEVC),相比于H.264/AVC,其压缩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近几年,针对HEVC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
在任何视频编码技术中,熵编码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HEVC采取的熵编码策略是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算术编码(CABAC),算术编码是一种接近熵极限的最佳编码方式,与其他熵编码方法相比,算术编码能够取得更好的压缩效果,特别是当信源概率分布比较均匀时,它的编码效率要高于哈夫曼编码,在理想情况下算术编码输出码字的信息量可以接近符号的熵率。
目前,针对HEVC的改进主要集中在降低码率和加快编解码速度两个方面。文献[1]中提出了基于块结构和变换系数幅值的CABAC熵编码策略,达到了编码性能的提高和复杂度的降低。文献[2]中提出了相比于CABAC更复杂的上下文树加权建模(CTW)方法,在计算复杂度成本的显著增加前提下,能达到约1%至3%的比特率节约。文献[3]使用虚拟滑动窗口(VSW)概率模型估计,能达到0.3%至0.8%比特率节约。文献[4]提出区域自适应概率模型,利用多个可切换的概率模型,使在每个空间区域的概率模型都能达到最佳。文献[5]针对屏幕内容变换跳过模式编码块系数的分布特点,对系数进行截断,然后进行有限长度的哥伦布-莱斯编码,能达到0.6%到1.13%的比特率节省。本发明结合变换系数幅值的分布特性,对哥伦布-莱斯编码的初始参数提前预测,在不损失PSNR的前提下,达到一定比特率的节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对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EVC熵编码编码系数分布特性的分析,得出大尺寸变换单元(TU)大幅值系数较多。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编码系数分布特性的哥伦布-莱斯参数的自适应决策方法。达到了一定比特率的下降,PSNR保持不变。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大尺寸变换单元(TU)中已编码4×4子块的变换系数分布特性自适应决定下一个编码子块的初始哥伦布-莱斯参数值。利用前后编码系数组(CG)之间的系数相关性,提前预测编码参数,从而达到降低码率的目的。
本发明只针对HEVC熵编码的变换系数编码做了一定改进,且本发明只作用于最终熵编码阶段,是对确定最佳预测模式和编码模式后的变换系数进行处理,不参与预测和率失真优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过程步骤:
(一)为了区分不同阶段的熵编码过程,设置一个全局布尔变量,并设初始值为false;
(二)在进入函数encodeSlice时,设置全局布尔变量为true,最终熵编码阶段开始;
(三)针对尺寸为32×32的变换单元(TU)进行处理,因此在TU编码开始之前要进行TU尺寸大小判断;
(四)对于尺寸为32×32的TU,利用TU的前一编码系数组(CG)系数幅值均值判断下一CG的初始哥伦布-莱斯参数,在一个TU的生命周期须维护一个中间变量,用于保存前一CG的系数幅值均值,并设置初始值为0;
(五)根据大TU变换系数的分布特性,本发明只针对后5个CG进行处理,在一个CG编码之前须判断该CG的编码序号是否小于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449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