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35290.3 | 申请日: | 201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2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18 | 分类号: | F01P3/18;F01P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0023 重庆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水冷 系统 以及 具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水冷系统,包括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缸体内的第一腔室和套设在前减震器上的环形冷却箱,该环形冷却箱具有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散热器连通,并共同构成循环水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包括上述的摩托车水冷系统。采用以上设计,结构新颖,易于实现,大大增强了水冷系统的热交换能力,使其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充分地降温,从而提高了水冷系统对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效果,防止摩托车发动机因过热而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摩托车的舒适性和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方式分为风冷、油冷和水冷三种,主要以风冷和水冷两种方式为主。采用风冷还是水冷,这取决于发动机的排量、结构和安装位置。水冷的冷却效果好于风冷,其冷却均匀,不会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负载,因此,水冷却多用在250毫升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车上,但近年有些125毫升的小排量摩托车也采用水冷的方式。
水冷却实质上是在风冷却的基础上再加上水冷却,由散热器(水箱)、节温器、水泵、水管等构成。发动机冷却液在水泵的驱动下不断循环,经过散热器降温后回到发动机进行热交换,对发动机进行散热降温,从而达到冷却发动机的目的。
但现有的这种水冷系统的散热器和循环水路均设置在油箱下方,循环水管的行程短,散热器的散热面积较小,且摩托车车架的遮挡面积大,难以迎风与外界冷空气进行热交换,造成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降温效果差,从而导致发动机冷却液热交换能力不足,造成摩托车发动机过热,出现爆燃、功率下降、噪音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够对发动机冷却液进行快速降温的摩托车水冷系统以及具有水冷系统的摩托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水冷系统,其要点在于:包括散热器、设置在发动机缸体内的第一腔室和套设在前减震器上的环形冷却箱,该环形冷却箱具有第二腔室,该第二腔室与第一腔室、散热器连通,并共同构成循环水路。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在前减震器上设置的环形冷却箱,不但增加了水冷系统的散热面积,而且环形冷却箱位于摩托车的迎风面上,没有阻挡,使发动机冷却液与外界冷空气的热交换更快、更充分,因而大大提高了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效果,并且增加了循环水路的行程,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缸体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散热器的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该散热器的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环形冷却箱的第三进水口通过第二管路连通,该环形冷却箱的第三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三管路连通。采用以上结构,形成了循环水路,结构简单可靠,且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冷却箱套设在所述前减震器的外筒上。采用以上结构,位置合理,既利于环形冷却箱里的发动机冷却液的散热,又避免环形冷却箱与其它摩托车零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扰。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冷却箱包括套设在所述外筒上的套筒,该套筒与外筒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室。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利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液,且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套筒与所述外筒一体成型。采用以上结构,使环形冷却箱与前减震器的外筒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之间通过第四管路连通,在该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一两通电磁阀,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两通电磁阀,该第二两通电磁阀位于所述第四管路和前减震器之间。采用以上结构,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小时,第一两通电磁阀导通,第二两通电磁阀关闭,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直接流回发动机缸体,当摩托车发动机散热量较大时,第一两通电磁阀关闭,第二两通电磁阀导通,发动机冷却液经散热器后流入环形冷却箱,进一步冷却后再流回发动机缸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352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热电联产系统
- 下一篇:水冷摩托车外置式冷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