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式铁路金属声屏障的阻尼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9330.3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8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水春雨;倪光斌;茹旭;阮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F8/00 | 分类号: | E01F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铁路 金属 屏障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阻尼式铁路金属声屏障的阻尼系统,属于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振动和噪声治理领域。该阻尼系统包括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冲孔面板、背板和主梁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层间的阻尼结构,位于金属声屏障组合单元板与保护盖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两端双侧与安装用H型钢之间的阻尼结构。本发明的阻尼式铁路金属声屏障的阻尼系统实现多重阻尼作用,从而显著降低列车高速通过时产生的脉动力对钢立柱的尖峰荷载,从而大大提升了结构安全和抗疲劳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尼式铁路金属声屏障的阻尼系统,属于环境保护领域中的振动和噪声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我国建设了大量高铁并投入运行,为解决高铁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大量应用了声屏障系统。
当前,我国投入使用的高铁金属声屏障,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单元板通常为扣接式薄壳结构,单元板截面上四角的钣弯边线承受最大应力,其工艺的控制极其重要;钣弯工艺对材料易造成损伤,极大地影响单元板的疲劳寿命,由于工艺控制的不严格,产品出厂时,其内部已产生了损伤,这一技术性问题普遍存在。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实际上采用提高结构刚度的方法解决抗荷载能力、降低材料内部应力及应力幅进而提高抗疲劳寿命,没有从本质上对脉动荷载进行削减。
因此,提供一种有效削弱脉动荷载,降低脉动力传递到声屏障承力框架和钢立柱的尖峰荷载,提升结构安全和抗疲劳寿命的金属声屏障的阻尼系统就成为该技术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削弱脉动荷载,降低脉动力传递到声屏障承力框架和钢立柱的尖峰荷载,提升结构安全和抗疲劳寿命的铁路金属声屏障的阻尼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阻尼式铁路金属声屏障的阻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冲孔面板、背板和主梁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板间的阻尼结构,位于金属声屏障组合单元板与保护盖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两端双侧与安装用H型钢之间的阻尼结构。
优选地,所述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冲孔面板、背板和主梁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主要由冲孔面板、背板、弹性阻尼材料、主梁型材组成,所述弹性阻尼材料位于所述冲孔面板和主梁型材或者所述背板和主梁型材之间;所述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层间的阻尼结构主要由镶嵌在主梁型材安装槽的弹性阻尼材料组成;所述位于金属声屏障组合单元板与保护盖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主要由安装在解耦阻尼条上罩的弹性阻尼材料组成;所述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两端双侧与安装用H型钢之间的阻尼结构主要由镶嵌在封头型材上的弹性阻尼材料组成。
优选地,所述弹性阻尼材料为三元乙丙发泡橡胶条。
优选地,所述位于金属声屏障单元板的冲孔面板、背板和主梁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具体如下:主梁型材,冲孔面板,背板,加强筋型材,龙骨型材和岩棉,两侧各设有两个减载阻尼条,一侧的两个减载阻尼条安装在冲孔面板和主梁型材之间,另一侧的两个减载阻尼条安装在背板和主梁型材之间,两个减载阻尼条之间的冲孔面板和背板处于一种悬浮状态;加强筋型材分别位于冲孔面板和背板的内侧;龙骨型材位于加强筋型材和岩棉之间。
优选地,所述金属声屏障单元层间的阻尼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主梁型材,冲孔面板,背板,加强筋型材,龙骨型材,岩棉,两侧各设有一个层间阻尼条;主梁型材设有对称的两个安装槽,层间阻尼条镶嵌在主梁型材的安装槽中,加强筋型材分别位于冲孔面板和背板的内侧;龙骨型材位于加强筋型材和岩棉之间。
优选地,所述金属声屏障组合单元板与保护盖型材之间的阻尼结构的具体结构如下:包括主梁型材,冲孔面板,背板,加强筋型材,龙骨型材,岩棉,下端设有五个解耦阻尼条,解耦阻尼条位于解耦阻尼条上罩和保护盖型材之间,解耦阻尼条上罩和保护盖型材扣接,解耦阻尼条上罩与主梁型材相连接;加强筋型材分别位于冲孔面板和背板的内侧;龙骨型材位于加强筋型材和岩棉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93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