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层双面互电容式触控功能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25899.2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1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袁凯;刘海滨;谭化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第六元素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层 双面 电容 式触控 功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层双面互电容式触控功能片,包括:基底膜,所述基底膜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由图案化的第一导电膜及设在所述第一导电膜边缘的第一导线构成,所述第一导线用于连接第一导电膜与电容感应芯片;设置于第一导电层表面的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由图案化的第二导电膜及设在所述第二导电膜缘的第二导线构成,所述第二导线用于连接第二导电膜与电容感应芯片;设置于第二导电层表面的第二光学胶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手机触摸屏等,属于触摸屏研究领域。
背景技术
投射电容屏可分为自电容屏和互电容屏两种类型。在玻璃表面用ITO(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制作成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这些横向和纵向的电极分别与地构成电容,这个电容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电容,也就是电极对地的电容。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手指的电容将会叠加到屏体电容上,使屏体电容量增加。
在触摸检测时,自电容屏依次分别检测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自电容的扫描方式,相当于把触摸屏上的触摸点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方向,然后分别在X轴和Y轴方向计算出坐标,最后组合成触摸点的坐标。
如果是单点触摸,则在X轴和Y轴方向的投影都是唯一的,组合出的坐标也是唯一的;如果在触摸屏上有两点触摸并且这两点不在同一X方向或者同一Y方向,则在X和Y方向分别有两个投影,则组合出4个坐标。显然,只有两个坐标是真实的,另外两个就是俗称的”鬼点”。因此,自电容屏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
互电容屏也是在玻璃表面用ITO制作横向电极与纵向电极,它与自电容屏的区别在于,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电容,也即这两组电极分别构成了电容的两极。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横向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纵向的所有电极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屏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屏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
因而现今高端手机为实现更好的触摸体验效果,主要使用互电容式触摸屏。
全贴合概念的提出主要是由于早期的电容屏触摸屏与显示面板的贴合主要为框贴结构,即触摸屏与显示面板之间实际仍存在0.5mm左右的空气间隔,由于电容式触摸的原理所限,此部分空气层(相当于绝缘不导电层),会影响触摸效果,同时由于空气折射的效果,透过触摸屏观看显示面板上的图像显示,会产生反光问题,尤其是在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很难看清显示面板图案,因而目前市场主流高端旗舰手机均会采用全贴合方式消除掉空气间隔层,通过光学胶将电容触摸屏与显示面板进行粘连,呈现更好的触摸显示效果。
互电容触摸屏功能片主要有三种主流制作方案:
一、单层双面ITO结构PET,正反两面ITO都需加工;
由于ITO的不耐弯折性,以及PET膜材很薄,且正反面ITO需要经过两次单独的加工,工序繁杂,因而ITO折伤不良很高,尤其是在加工一面ITO时,需要二次复杂的图案化加工,另一面(即背面ITO)容易断裂,良品率低;同时由于有两层ITO,成品使用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弯折导致功能不良
二、单层单面ITO结构PET加金属搭桥;
由于金属搭桥工艺精度要求高,在PET上制作困难且不耐弯折,同时金属搭桥结构边缘划线体验效果差,而且做成成品时可看到里面的金属亮点
三、使用双层单面ITO结构PET,PET与PET之间需用OCA粘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第六元素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第六元素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25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