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3633.6 | 申请日: | 2016-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04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如娟;陈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4 | 分类号: | G01M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010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模拟 高原 装置 | ||
1.一种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包括稳压箱(1),该稳压箱(1)通过隔板(2)分隔形成有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所述第一腔室(3)形成有用于连接供气系统的进气口(5)和用于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6),所述进气口(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进气量的节气门(14),所述第二腔室(4)用于连接供压装置,所述稳压箱(1)上设置有能够通过操作构件(30)的手动操作而被驱动以使所述第一腔室(3)和所述第二腔室(4)连通或阻断连通的压力调节结构,以用于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所述进气装置配置为:通过所述节气门(14)来初步调节所述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之后,通过所述压力调节结构来进一步精确调节所述第一腔室(3)内的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隔板(2)上的通气孔(8)和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并能够通过所述操作构件(30)的手动操作而开闭所述通气孔(8)的调节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沿自身延伸方向形成有与所述通气孔(8)连通的容纳槽,所述调节构件包括贯通插入到所述通气孔(8)上的调节杆(9),该调节杆(9)上形成有横向贯通所述调节杆(9)的通孔(23),所述操作构件(30)为操作杆且从所述稳压箱(1)的外部沿所述延伸方向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容纳槽和所述通孔(23)内,所述操作杆的部分外周面上突出形成有操作块(31),在第一位置,所述操作块(31)位于所述通孔(23)内且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出以开放所述通气孔(8),在第二闭位置,所述操作块(31)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缩回以封闭所述通气孔(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块(31)形成为偏心凸轮,所述操作杆可旋转地容纳到所述容纳槽内,以能够通过所述操作杆的转动使得所述偏心凸轮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杆(9)的第一端并能够通过控制器的控制以自动实现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缩以开闭所述通气孔(8)的驱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8)的内周面与所述调节杆(9)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隙(27),所述通气孔(8)对应于所述调节杆(9)的第二端的一端内周面上突出形成有与所述调节杆(9)的外周面配合的环形的限位凸缘(11),该限位凸缘(11)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腔室(4)和所述间隙(27)连通的第一通孔(12),所述隔板(2)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腔室(3)和所述间隙(27)连通的第二通孔(13),所述调节杆(9)的第二端形成有径向向外突出且能够密封所述第一通孔(12)的阀板(10),在第一位置,所述阀板(10)与所述限位凸缘(11)的端面分离以开放所述第一通孔(12),在第二位置,所述阀板(10)压紧在所述限位凸缘(11)的端面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通孔(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2)为多个且沿周向布置在所述限位凸缘(11)上,所述第二通孔(13)为多个且围绕所述通气孔(8)的外周面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2)上并连接于所述调节杆(9)的第一端的感温包(19),以及与所述感温包(19)连接并用于对所述感温包(19)制热的调温装置,在第一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19)受热膨胀,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伸出,在第二位置,所述调温装置使所述感温包(19)冷却收缩,从而驱动所述调节杆(9)相对于所述通气孔(8)轴向缩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363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模拟高原进气装置
- 下一篇:车辆健康度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