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多模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7850.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4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彭岳峰;罗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14 | 分类号: | H04W36/14;H04W88/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2 | 代理人: | 顿海舟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智能 终端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多模控制方法,通过分层的软件框架设计、自定义和人工控制的网络控制方式、单业务通道选择和多业务通道选择通信网络的选择来完成业务的切换。通过本发明的多模控制方法能有效防止通道选择的乒乓效应,本发明不限于终端具备何种通信接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具有多种通信技术的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领域,涉及一种终端的多模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多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先后经历了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品现今已广泛使用,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已经由传统的语音业务发展成多媒体宽带综合业务。尽管如此,对于移动智能终端,在不同的专网通信领域的多种通信体制下,多种通信模式的控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智能移动终端已广泛使用。然而,在不同专网系统中,智能终端的通信接入技术不同。例如,在架设通信基础设备(通信基站)较为困难的海上,对于智能终端,可使用通信接入网络为不依赖于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的北斗一代(RDSS),天通,自组织网络(例如无线Mesh网络);在靠近岸边的近海,可使用的通信接入网络可为2G/3G/4G等,数字集群等;在地下煤矿,可使用的通信网络可为数字集群、自组织网络、2G/3G/4G、WiFi;在无线通信信号覆盖不足的深山地区或者地震灾区,可使用的通信接入网络为北斗一代、自组织网络等。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备多种专网通信模式的智能终端,存在网络选择灵活性差、业务应用通道选择性差,难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无感知、无缝应用。
此外,当前智能终端具备的接入通信专网能力单一,只有一种或者两种通信模式,支持的业务也有限;而民用大众化智能终端,具备的通信模式主要为2G/3G/4G/WiFi,然而这些通信模式的应用依赖于地面的通信基础设施。在混合网络模式或者通信网络覆盖较复杂的情况下,智能终端,如何实现对不同通信模块进行控制,使得业务应用可以自适应的选择通信通道,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而的不同通信网络,支持的业务类型不一致,在业内也难有统一标准。
CN103200636A公开了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和一种多模移动终端,其中,多模移动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多模移动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和/或第二通信模块与外部进行数据交互;多模控制器,在检测到需切换通信网络时,向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发送数据连接挂起请求,获取已通过第一通信模块进行的数据业务的信息,并将数据业务的信息传输至第二通信模块,以及在第二通信模块开始进行数据业务时,控制第一通信模块挂断数据业务;第二通信模块还用于根据数据业务的信息建立与外部的数据连接,并从切换点开始进行数据业务。该技术方案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备多种专网通信模式下,智能终端存在网络选择不灵活、业务应用通道选择性差,难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无感知、无缝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多模控制方法,以解决移动终端在混合网络中无法自适应的选择通信通道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多模控制方法,包括软件框架设计、网络控制、通信网络选择,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件框架设计的具体步骤为:将软件框架划分为五层,由下至上依次是硬件层、内核层、硬件抽象层、框架层、应用层;所述框架层对于不同的通信模和块定义不同的子管理模块,并提供一个API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网络控制和通信网络选择;
所述网络控制包括人工控制或自定义控制;所述自定义控制包括多个场景模式,根据用户使用场景启动相应的通信模块和进行网络注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78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