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面人工稀氧区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5530.1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5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金良安;迟卫;苑志江;刘文鹏;郑振宇;蒋晓刚;郑智林;张志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良安 |
主分类号: | F41H9/00 | 分类号: | F41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1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船 氧区 动力系统 海面 窒息 技术应用领域 爆炸冲击波 二次伤害 局部氧气 浓度降低 气体扩散 攻击 化学法 物理法 分压 停机 吸入 熄火 需氧 死亡 氧气 毁坏 火灾 燃料 燃烧 海域 呼吸 释放 应用 | ||
一种海面人工稀氧区及其实现方法,其属于造成舰船人员窒息死亡并毁坏舰船需氧动力系统的新型对舰攻击技术应用领域。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依赖于吸入充足的氧气,当舰船处于海面人工稀氧区中时,其舰员将因无法正常呼吸而窒息死亡,其动力系统将因燃料不能正常燃烧而熄火停机,导致舰船丧失战斗力和生命力。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利用化学法或物理法在预定海域水下适当深度释放特定气体,通过气体扩散造成海面局部氧气分压降低,导致氧浓度降低形成海面人工稀氧区。由此形成的稀氧区不仅可以直接攻击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同时可能还会在舰船上引发火灾、爆炸冲击波等二次伤害,无疑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面人工稀氧区及其实现方法,其属于军事上造成舰船人员窒息死亡并毁坏舰船需氧动力系统的新型对舰攻击技术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保证舰船人员的正常呼吸活动和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转,对保障舰船的战斗力和生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假如有一种军事攻击技术,既能快速伤害舰船人员的正常呼吸活动,又能有效破坏舰船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转,无疑将是海上作战非常期望的。但是,目前能直接攻击舰船人员或舰船动力系统的技术与构想并不多,而能直接针对两者同时进行高效率打击的技术更是连概念都还没有出现。
譬如,大家熟知的神经性、糜烂性、窒息性毒剂等各类化学毒剂,在海上作战中仅能对舰员造成伤害,而对舰船动力系统一般没有直接伤害作用,并且1997年生效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已经禁止使用这些毒剂;再如,曾被提出的动力熄火新概念武器,即使能顺利实现,也仅可使舰船动力系统被迫熄火停机,而对舰员一般没有直接伤害作用,并且其实现难度较大,应用效果也将非常有限。
而传统对舰攻击技术,如水雷、鱼雷、反舰导弹等,虽然可以通过先破坏船体,再以冲击波、振动等方式间接作用于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但它们均非专门针对人员和动力系统进行打击的技术,并且随着舰船船体抗打击能力的不断增强,这些传统对舰攻击技术对打击现代坚固装甲保护下的人员和动力系统都难以产生理想效果。
因此,研发一种既能直接快速伤害舰船人员正常呼吸活动,又能直接有效破坏舰船动力系统正常工作运转的新型对舰攻击技术,无疑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事实上,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都依赖于从外界吸入充足的氧气,这是因为舰船人员需要进行正常的呼吸活动,而舰船动力系统的主机如柴油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核动力除外)则需要通过燃料燃烧来维持工作状态。因此,若能使敌方舰船处于缺氧环境中,其舰员将无法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甚至窒息死亡,导致舰船指控系统混乱,丧失战斗力;其动力系统将因燃料不完全燃烧而无法正常工作运转,甚至熄火停机,导致舰船无法及时、准确地规避打击,也无法有效发挥舰载武器的威力,从而丧失生命力。
可见,囿于生命活动和主机工作的固有原理,氧气显然是制约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防护的一大重要因素。若能针对这一方面,采用特殊手段,在海面上制造出合适的缺氧环境,当敌方舰船航行至该区域时,其人员的正常呼吸活动和动力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转,都将同时并直接遭到无形的攻击,由此就可达到破坏敌军战斗编队、切断敌舰能源供应、形成有效攻击和防御态势,甚至完全俘获敌舰的目的。
综合目前的国内外技术现状,既没有关于制造海上缺氧环境方法的相应研究,更没有人提出将其作为一种针对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的新型对舰攻击技术。因此,为充分利用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都离不开氧气这一特点,以达到同时且直接高效攻击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的目的,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人工形成海面稀氧区的技术思想及其实现方法。其中,海面人工稀氧区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在海面局部区域制造满足军事应用需求的缺氧环境。
本发明提出的海面人工稀氧区,之所以能同时且直接高效攻击舰船人员及其动力系统,其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良安,未经金良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55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