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SAR数据监测蚝排区域的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1716.X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5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关舒婧;陈劲松;王月如;韩宇;韩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赵勍毅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sar 数据 监测 区域 方法 装置 用户 设备 | ||
1.一种利用SAR数据监测蚝排区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原始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并将所述原始全极化SAR数据进行极化定标、几何校正以及去噪的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
将所述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后向散射特征提取得到后向散射特征;
根据所述后向散射特征体现在水体和蚝排区域上的差异,构建用于突出蚝排区域特征的比值养殖水面指数RWAI,
根据所述RWAI指数和相关的类别特征描述条件提取蚝排区域;
其中:根据所述后向散射特征体现在水体和蚝排区域上的差异,构建用于突出蚝排区域特征的比值养殖水面指数,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后向散射特征在水体和蚝排的差异,将极化散射熵、体散射分量以及交叉极化强度特征数据组合构建成RWAI指数:
其中H表示极化散射熵;Pv表示体散射分量;SHV表示交叉极化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原始全极化SAR数据进行极化定标、几何校正以及去噪的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全极化SAR数据进行极化定标处理,将图像的灰度值转变为后向散射系数;
然后对经极化定标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利用PolSARpro的ASF模块进行几何校正;
再对经几何校正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多视处理和Boxcar滤波,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后向散射特征提取得到后向散射特征的步骤具体为:
采用Cloude分解方法对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处理,将极化相干矩阵分解为极化散射角、极化散射熵和反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RWAI指数和相关的类别特征描述条件提取蚝排区域的步骤包括:
首先通过多尺度分割获得边界清晰的水体和陆地对象,通过特征描述实现对水域类型和陆地类型的划分;
然后以水域类型为基础,再次通过多尺度分割获得蚝排边界清晰的影像对象;
根据所述影像对象、所述RWAI指数以及蚝排区域的邻接关系特征、形状特征提取蚝排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后向散射特征提取得到后向散射特征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后向散射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
6.一种利用SAR数据监测蚝排区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原始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
预处理模块,用于将获取模块获取的原始全极化SAR数据进行极化定标、几何校正以及去噪的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
后向散射特征提取模块,用于将预处理模块预处理后的全极化SAR数据进行后向散射特征提取得到后向散射特征;
RWAI指数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后向散射特征提取模块提取的后向散射特征体现在水体和蚝排区域上的差异,构建用于突出蚝排区域特征的比值养殖水面指数RWAI指数;
蚝排区域提取模块,用于根据RWAI指数构建模块构建的RWAI指数和相关的类别特征描述条件提取蚝排区域;
RWAI指数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后向散射特征在水体和蚝排的差异,将极化散射熵、体散射分量以及交叉极化强度特征数据组合构建成RWAI指数:
其中H表示极化散射熵;Pv表示体散射分量;SHV表示交叉极化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17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