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检波点静校正迭代法提高初至波拾取效率及准确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1365.2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2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马丹红;韦有磊;张红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6 | 分类号: | G01V1/3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检波 校正 迭代法 提高 初至波 拾取 效率 准确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检波点静校正迭代法提高初至波拾取效率及准确率的方法,包括:利用自动拾取的初至粗略计算基准面静校正量;根据基准面校正量对原始单炮记录进行检波点静校正;手工校正检波点静校正量的异常点和异常段;在进行检波点静校正和手工校正后的单炮上重新开时窗自动拾取初至;修改初至异常点;将修改好的初至进行预处理,在进行检波点静校正和手工校正后的单炮上人工监控剩余异常点;人工监控合格后的初至减去检波点静校正量与手工静校正量之和后,再还原至原始资料上。本发明对复杂近地表地质条件下,原始记录初至边界形态变化大、资料信噪比低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能显著提高初至拾取效率及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测量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利用检波点静校正迭代法提高初至波拾取效率及准确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地震野外采集生产能力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复杂地表条件下的高精度勘探项目日益增多,对地震资料处理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基准面静校正是地震信号处理的关键环节,其精度取决于参与统计的初至的精度。因此,如何准确、快速的拾取初至波有着重要意义。为了保证质量,初至波拾取必须进行人工监控。三维地震数据排列数较多,人工监控工作量巨大。常规的方法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地形起伏大、资料信噪比低的情况下,单炮上局部地震道的初至很难准确拾取,通常要把准确性没把握的初至剔除使其不参与统计,致使局部基准面静校正量由于覆盖次数较低始终无法准确计算。这样,投入巨资的高精度勘探就失去了意义。
现有的公开文献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改进提高初至的自动拾取精度以减少人工监控的工作量的方法(如时窗地震属性特征法、相关法、数字图像处理法、神经网络算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根据单一地震道初至特殊性质(如振幅、相位等)的变化来判断初至的时窗地震属性特征方法,如能量特征法、瞬时强度比法、分形维数方法等。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时,都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具有局限性,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地质勘探条件;2、人工监控依然无法辨识低信噪比记录道上初至的准确性。如果过于依赖初至波的自动拾取,可能使大量错误的初至信息参与统计计算,得到错误的静校正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利用检波点静校正迭代法提高初至波拾取效率及准确率的方法,可以与现有的初至自动拾取方法联合使用,适用范围非常广,解决了实际生产中复杂地表条件下低信噪比记录道初至波无法准确拾取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利用检波点静校正迭代法提高初至波拾取效率及准确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利用自动拾取的初至粗略计算基准面静校正量;
Step2:根据基准面校正量对原始单炮记录进行检波点静校正;
Step3:手工校正检波点静校正量的异常点和异常段;
Step4:在进行检波点静校正和手工校正后的单炮上重新开时窗自动拾取初至;
Step5:修改初至异常点;
Step6:将修改好的初至进行预处理,在进行检波点静校正和手工校正后的单炮上人工监控剩余异常点;
Step7:人工监控合格后的初至减去检波点静校正量与手工静校正量之和后,再还原至原始资料上。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步骤Step3中:
当需要手工校正的点较少时,记下异常点的检波点线号和检波点桩号,然后在信噪比较高的单炮上量取该点的校正量,在几何库中找到对应的检波点,用原来的静校正量上加上手工校正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13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