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1982.4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5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B60H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京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林晓琴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半导体供冷装置、控制单元、冷凝管路、通风管路;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阀、储液罐、第二节流阀、蒸发器、储气罐;压缩机的进气管连接储气罐,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冷凝器;冷凝器连接第一节流阀,第一节流阀连接储液罐;储液罐连接第二节流阀,第二节流阀连接蒸发器;蒸发器连接储气罐;第一节流阀与储液罐之间设有第一阀门;储液罐与第二节流阀之间设有第二阀门;储气罐与压缩机之间设有第三阀门。半导体供冷装置,位于冷凝器前端,控制单元连接制冷剂循环回路和半导体供冷装置。本发明能够保障系统正常高效工作,实现蓄冷、加湿、节能多功能于一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冷、加湿多功能于一体新型的汽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汽车进入千家万户。随着汽车应用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汽车空调制冷时对汽车本身及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汽车用压缩式制冷空调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汽车主发动机10%-15%的动力,导致其直接影响汽车的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
2、目前汽车空调系统基本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制冷,压缩机由发动机直接驱动,当关掉压缩机时,制冷也就立即停止。在夏季,长时间停放汽车在阳光的照射下。车内的温度很高,从而影响乘客的舒适性。
3、在临时停车或者等红绿灯时,如果制冷系统停止工作,车内温度上升很快,人在里面会觉得不舒服。另一方面,如果在停车期间开空调制冷系统,发动机处于低负荷工况,油耗特别大。
4、目前汽车空调系统采用压缩式制冷循环制冷,对车内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处理,没有加湿设备,对于长时间乘坐车辆人员而言,越来越干燥的室内空气影响乘客的舒适性。
如何提高汽车空调舒适度,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在2011年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1120138410.4的实用新型专利,涉及用制冷剂循环回路中的蒸发器外的载冷剂热交换器,实现冷量从制冷剂到载冷剂的传递。在2014年的专利申请号为CN 201410514404.2的发明专利提出一种汽车驶、停时蓄电池供电的冷暖空调装置,这些技术虽然从理论上解决一定的问题,却仅仅关注于某一问题,无法解决在炎热的夏季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一种更加全面的蓄冷、加湿、节能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汽车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蓄冷、加湿多功能于一体新型的汽车空调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蓄冷、加湿多功能于一体新型的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方案一: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循环回路、半导体供冷装置、控制单元、冷凝管路、通风管路;
所述制冷剂循环回路,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阀、储液罐、第二节流阀、蒸发器、储气罐;所述压缩机的进气管连接所述储气罐,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连接所述储液罐;所述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二节流阀,所述第二节流阀连接所述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连接所述储气罐;所述第一节流阀与所述储液罐之间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储液罐与所述第二节流阀之间设有第二阀门;所述储气罐与所述压缩机之间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半导体供冷装置,位于所述冷凝器前端,包括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第一金属导热板、第二金属导热板、第三金属导热板;所述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第二金属导热板、第三金属导热板均分布于汽车引擎盖内表面;第一金属导热板布置在汽车引擎盖外表面;所述P型半导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导热板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导热板连接;所述N型半导体的一端与汽车引擎盖内侧的第三金属导热板连接,其另一端与汽车引擎盖外侧的第一金属导热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1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