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相变微胶囊增强保温的海上保温救生服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9874.3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郭阳;张辉;纪玉龙;苏风民;邓洋波;马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9/105 | 分类号: | B63C9/105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42 | 代理人: | 杨威,董彬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相变 微胶囊 增强 保温 海上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救助辅助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相变微胶囊增强保温的海上保温救生服。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的救生衣主要起到漂浮的作用,使落水者或者救生员的身体大部分裸露在海水中,导致人体热量散失过大,因此一种浸水式保温救生服成了船舶上普遍配备的救助辅助装备。但是现在使用的保温救生服主要依靠氯丁橡胶等复合保温面料阻断身体直接与水接触的自然方法保温,保温性能单一,缺乏主动保温的特点,而且不能有效的减少热量的流失。
普通的主动增强保温产品主要集中在化学能和电能转化为热能等方面。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存在无法循环提供热能、不环保等缺点;电能转化为热能存在设备制作过程复杂、笨重等缺点,导致佩戴者行动不便,缺乏实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利用相变微胶囊增强保温的海上保温救生服。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利用相变微胶囊增强保温的海上保温救生服,包括救生服面料,所述救生服面料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隔水层、绝热层和舒适增温层,所述舒适增温层内设有相变微胶囊。
进一步地,所述绝热层由气凝胶毡制成,所述隔水层由氯丁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微胶囊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4~30℃。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微胶囊内的相变材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46#石蜡33%~50%;正十八烷和正十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13%~33%;液体石蜡和硬脂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33%~37%。
进一步地,所述舒适增温层的整体区域或部分区域内设有防泄漏夹层,所述相变微胶囊设置于防泄漏夹层内。
进一步地,所述舒适增温层的头部、颈部、胸口、背部、腹股沟、大腿外侧和脚部设有防泄漏夹层。
进一步地,所述救生服上设有防水拉链、气囊和保险带。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相变微胶囊增强保温的海上保温救生服具有以下优点:
1、石蜡相变微胶囊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潜热(200kJ/kg),区别于普通的显热材料和自然保暖材料,能够较长时间和主动地提供人员所需热量,保证人员正常的生命活动。
2、本发明采用的石蜡类相变微胶囊为无毒无腐蚀性的相变材料储能介质,相变温度易于调节,稳定且无过冷现象,区别于普通的化学显热保温介质。在相变材料为液态时通过相变不断提供使用人员热量,在吸热溶解和放热凝结过程中温度变化很小,而且可多次循环反复利用,实用环保。
3、本发明选择性地在人体比较关键的部位进行相变微胶囊的缝制,而没有对救生服进行内部的全部填充,减轻了使用人员的行动负担,减少了使用人员体能消耗,具有相对轻便实用的特点。
4、本发明只需简单的加入价格低廉的石蜡类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微胶囊即可提高保温服的实用性能,造价便宜,可操作性强,适合大范围的推广。
5、本发明采用一层2㎜的气凝胶毡作为隔热材料,由于2㎜气凝胶毡导热系数仅为0.012-0.018w/m·k,密度较小为180~220kg/m3,具有质量轻便,隔热性能好等优点。能有效减少人体热量向海水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救生服面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利用相变微胶囊增强保温的海上保温救生服,包括救生服面料1,所述救生服面料1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隔水层6、绝热层7和舒适增温层8,所述舒适增温层8内设有相变微胶囊。
所述隔水层6由氯丁橡胶制成,并设有防水拉链2、气囊4和保险带3等基础设备。所述绝热层7由气凝胶毡制成,本实施例中绝热层的厚度为2㎜,起到绝热作用,减少人体热量耗散,本实施例中,气凝胶毡通过适当的裁剪贴合于氯丁橡胶内表面,并与舒适增温层有所缝合。
所述相变微胶囊内的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4~30℃,人可获得较为舒适的保温,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大于200kJ/kg。
所述相变微胶囊内的相变材料的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46#石蜡33%~50%;正十八烷和正十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13%~33%;液体石蜡和硬脂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33%~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98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布(184)
- 下一篇:一种不易滑落型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