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4287.7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门胁宏和;川边启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14 | 分类号: | F16F13/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洪秀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宽度较宽的频带发挥衰减性能的防振装置。在防振装置(1)中,在内筒(20)与外筒(10)之间形成有第一液室(40A)、第二液室(50A)及第三液室(60A)。该防振装置形成为如下结构:形成有将第一液室(40A)与第二液室(50A)连通的第一节流孔通路(R1)、以及将第一液室(40A)及第二液室(50A)中的一方与第三液室(60A)连通的第二节流孔通路(R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机动车等车辆的防振装置夹设于悬架、发动机等振动构件与车身等非振动构件之间,来吸收振动构件的振动。
作为上述的防振装置,存在如下防振装置:该防振装置具备外筒、插入于外筒的内筒、以及夹设于内筒与外筒之间的弹性构件,并形成有第一液室及第二液室,并且形成有使两液室连通的节流孔通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液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中,若弹性构件因从振动构件输入的振动而发生弹性变形,则工作液在节流孔通路中流通,在节流孔通路内产生液柱共振,从而对振动进行衰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67198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防振装置中,通过设定一个节流孔通路的大小(长度、截面积)来得到所期望的弹簧常数、共振特性,因此存在无法在宽度宽的频带发挥衰减性能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宽度较宽的频带发挥衰减性能的防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其具备:外筒;内筒,其插入于所述外筒;以及弹性构件,其夹设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有:第一液室、第二液室及第三液室;第一节流孔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以及第二节流孔通路,其将所述第一液室及所述第二液室中的一方与所述第三液室连通。
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具有两种节流孔通路,因此容易降低防振装置的弹簧常数,并且能够分为两个阶段地设定共振特性。因此,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能够在宽度较宽的频带发挥衰减性能。因此,容易得到所期望的弹簧特性,能够在宽度较宽的频带发挥衰减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振动构件是指振动的产生源(例如,悬架、发动机等)。
在所述防振装置中,也可以是,使所述第三液室隔着弹性膜而与所述第一液室及所述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方相邻。
若弹性膜因弹性膜所面对的液室内的液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则工作液经由第二节流孔通路而在第三液室和与之连通的液室之间流通。因此,容易得到所期望的弹簧特性,能够在宽度较宽的频带发挥衰减性能。
在所述防振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节流孔形成构件,该节流孔形成构件具备所述第一节流孔通路和所述第二节流孔通路,将所述第三液室形成于所述节流孔形成构件。
若将第三液室形成于节流孔形成构件,则能够有效利用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将防振装置紧凑地构成。另外,在所述结构中,能够将节流孔形成构件和弹性膜一体成形,因此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在所述防振装置中,也可以是,形成一对所述节流孔形成构件,将所述第三液室形成于各所述节流孔形成构件。
若将第三液室形成于各节流孔形成构件,则容易进一步降低防振装置的弹簧常数,并且容易进行弹簧特性的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42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核电站液压阻尼器真空注油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通用防振缓冲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