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1942.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4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亮;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6 | 分类号: | G06F1/3206;G06F1/3234;G06F21/32;G06Q2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指纹 数据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从数据节点中读取距离感应数据;判断距离感应数据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如果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将当前距离状态标识更改为第一状态标识,根据第一状态标识在当前扫描周期时间内扫描移动终端的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如果大于第一阈值且小于第二阈值,则根据当前距离状态标识确定移动终端与遮挡物的距离状态;如果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将当前距离状态标识更改为第二状态标识,根据第二状态标识在当前扫描周期时间内不执行扫描操作。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移动终端放置在潮湿口袋中时,由于潮湿口袋触碰指纹采集模块引起的移动终端不断唤醒导致的功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认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指纹认证方法主要应用于移动终端锁屏、指纹支付等情况,通过将采集到的指纹图像与录入的指纹模板进行比对,实现指纹解锁、指纹支付等功能。如图1所示,是一种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移动终端包括指纹采集模块1、指纹芯片2和处理器3,其中,指纹采集模块1用于采集并检测指纹图像;指纹芯片2用于扫描、抓取和处理指纹图像;处理器3用于根据指纹比对结果控制进一步的操作,例如,对于指纹解锁的情况,当比对成功时,处理器3控制点亮并解锁屏幕。但是,移动终端锁屏后会进入待机状态,处理器3也会随着进入休眠状态,因此,处理器3在进入休眠之前,需要控制指纹芯片2启动并进入周期性循环扫描模式,保证锁屏状态下依然能够实现指纹认证。
相关技术中,处理器3接收到锁屏指令时,首先判断指纹库中是否存在录入的指纹模板,当存在录入的指纹模板时,处理器3生成指纹认证指令发送至指纹芯片2,并控制指纹芯片2进入周期性循环扫描模式,此后,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移动终端进入待机状态后,指纹芯片2开始周期性循环扫描指纹采集模块1采集到的图像,并初步判断所述图像是否为指纹图像,当初步判断为指纹图像时,指纹芯片2唤醒处理器3,由处理器3控制指纹芯片2执行指纹识别操作。
但是,指纹芯片2启动指纹认证流程后便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指纹图像的状态,当移动终端放置在口袋或手包等封闭空间中时,口袋或包等物体距离移动终端的距离较近,特别是在运动过程中,会使口袋或手包的频繁触碰移动终端上的指纹采集模块,从而使指纹芯片扫描到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并判断图像是否为指纹图像,如果指纹芯片将图像判断为指纹图像时,指纹芯片唤醒处理器进行指纹识别操作,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功耗,影响移动终端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指纹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在当前扫描周期开始前,从数据节点中读取距离感应数据,其中,所述数据节点用于存储距离感应器采集的距离感应数据;
判断读取的距离感应数据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如果所述距离感应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则将当前距离状态标识更改为第一状态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标识在当前扫描周期时间内扫描移动终端的指纹采集模块采集的图像,其中,所述距离状态标识用于标识遮挡物与移动终端的距离状态;
如果所述距离感应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阈值,则根据当前距离状态标识确定当前周期中所述移动终端与遮挡物的距离状态,以及执行所述距离状态标识对应的操作;
如果所述距离感应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则将所述当前距离状态标识更改为第二状态标识,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状态标识在所述当前扫描周期时间内不执行扫描操作、直至所述当前扫描周期结束。
优选地,所述距离状态标识的初始标识为空状态标识。
优选地,根据当前距离状态标识确定当前周期中所述移动终端与遮挡物的距离状态,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1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