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网络能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0457.4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4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昶;曹桓;许勇;吴玉东;徐斌;付志雄;向兵;罗显勇;何勇;曹钟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网络 能效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网络能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PCRF单元根据预设时隙发送的流量清单,所述流量清单是PCRF单元根据P‑GW单元根据预设标记与过滤规则分别采集并上报的无线网络中各网络子单元的实时流量而获得的;接收能耗采集单元根据所述预设时隙发送的能耗清单,所述能耗清单是能耗采集单元根据预设标记与过滤规则分别采集并上报的各网络子单元的实时能耗而获得的;根据所述流量清单和所述能耗清单,以及所述预设时隙,获取各网络子单元和/或无线网络的能效。所述装置及系统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准确性的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分别获取各个网络子单元的流量清单和能耗清单计算网络能效,提高了获取网络能效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网络能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爆炸式的数据流量增长导致无线空口带宽和基站数量激增,网络规模持续扩大导致能耗逐年攀升,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针对无线通信巨大的能耗和潜在的节能空间,提出了“绿色无线通信”的概念,而随着LTE网络大规模的铺开建设,其产生的巨大能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基于云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Cloud-base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协作式无线电(Collaborative Radio)和实时云计算构架(Real-time Cloud Infrastructure)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构架(Cleansystem),通过基带处理单元BBU(Base Band Unit)集中设置形成资源池,无线射频单元RRH(Remote Radio Head)采用分布方式进行部署。现有技术条件下,无论用户经过任何一个RRH(Remote Radio Head)接入网络,P-GW(PDN Gateway)都按照用户端的累计流量进行整个网络站点的流量统计;利用内部的智能电表测量并连接动环监控系统实现监测获得网络站点能耗;根据获得的流量和能耗进行网络站点整体能效测算。目前为止,业内缺少精确评估基于云无线接入LTE网络的能效的方法,更没有基于LTE网络子单元BBU基带池和各个RRH接入点的能效状态的评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网络能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网络能效的方法,包括:
接收PCRF单元根据预设时隙发送的流量清单,所述流量清单是所述PCRF单元根据P-GW单元根据预设标记与过滤规则分别采集并上报的无线网络中各网络子单元的实时流量而获得的;
接收能耗采集单元根据所述预设时隙发送的能耗清单,所述能耗清单是所述能耗采集单元根据所述预设标记与过滤规则分别采集并上报的所述各网络子单元的实时能耗而获得的;
根据所述流量清单和所述能耗清单,以及所述预设时隙,获取所述各网络子单元和/或所述无线网络的能效。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网络能效的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PCRF单元根据预设时隙发送的流量清单,所述流量清单是所述PCRF单元根据P-GW单元根据预设标记与过滤规则分别采集并上报的无线网络中各网络子单元的实时流量而获得的;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能耗采集单元根据所述预设时隙发送的能耗清单,所述能耗清单是所述能耗采集单元根据所述预设标记与过滤规则分别采集并上报的所述各网络子单元的实时能耗而获得的;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流量清单和所述能耗清单,以及所述预设时隙,获取所述各网络子单元和/或所述无线网络的能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0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