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5471.5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3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童利君;李翔;张小良;姚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10;H01R24/4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10009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高 微带 连接器 | ||
1.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针(1)、第一绝缘子(2)、第二绝缘子(3)、压套(4)、连接螺母(5)、垫圈(6)、卡簧(7)和壳体(8);其中,壳体(8)位于连接器的底端,壳体(8)为中空结构,壳体(8)中部沿轴线方向设置有台阶状通孔;压套(4)固定安装在壳体(8)的通孔内,且压套(4)的轴向端面与台阶状通孔的大孔径内壁接触,压套(4)的外部与壳体(8)通孔的内壁接触;第二绝缘子(3)固定安装在壳体(8)的大径通孔内,第二绝缘子(3)的轴向端面与台阶状通孔的大孔径内壁接触,且压套(4)的内壁包裹在第二绝缘子(3)的外壁;插针(1)沿轴向固定安装在压套(4)小径通孔的轴心位置,且插针(1)的轴向一端与第二绝缘子(3)的轴向端面固定连接;插针(1)的轴向外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绝缘子(2);壳体(8)的前端外壁套装有连接螺母(5);壳体(8)与连接螺母(5)之间通过卡簧(7)进行限位;壳体(8)的外壁台阶处固定安装有垫圈(6);
所述的插针(1)包括插针头(9)、第一台阶(10)、第一环槽(11)、第二台阶(12)、第二环槽(13)、第三台阶(14)和插孔(15);其中,插针头(9)、第一台阶(10)、第一环槽(11)、第二台阶(12)、第二环槽(13)、第三台阶(14)和插孔(15)按顺序依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2)固定安装在第一环槽(11)的外壁,且第一绝缘子(2)轴向两端外壁分别与第一台阶(10)轴向一端的外壁和第二台阶(12)轴向一端的外壁接触;第二绝缘子(3)固定安装在第二环槽(13)的外壁,且第二绝缘子(3)轴向两端外壁分别与第二台阶(12)轴向一端的外壁接触和第三台阶(14)轴向一端的外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5)后端中心孔为四瓣开槽弹性收口结构,实现外部玻璃绝缘子针芯插入插孔(15)进行电气互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2)为聚四氟乙烯材料,为圆环形结构,实现对插针(1)前半部分支撑;所述第二绝缘子(3)为聚醚酰亚胺材料,为车轮六孔型结构,实现对插针后(1)半部分插孔的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1)后端插孔的中心孔四瓣开槽的槽宽为0.995-0.105mm,槽深为1.3-1.5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沿第一绝缘子(2)的轴线将第一绝缘子(2)环形的半边对切开,第一绝缘子(2)沿切缝处卡入插针(1)的第一环槽(11)内;第二绝缘子(3)通过注塑的方式嵌入插针(1)的第二环槽(13)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子(2)与壳体(8)小径内腔过渡配合;第二绝缘子(3)外壁与压套(4)内壁为间隙配合;压套(4)外壁与壳体(8)内壁为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高频转微带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压套(4)尾端伸出壳体(8)轴向一端,伸出尺寸为0.02~0.13mm;壳体(8)的法兰上沿周向设置有两个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未经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547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