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47904.2 申请日: 2016-12-13
公开(公告)号: CN108610440A 公开(公告)日: 2018-10-02
发明(设计)人: 袁苑;义建军;王莉;孙天旭;许蔷;王科峰;李红明;李荣波;王永刚;张明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8F10/00 分类号: C08F10/00;C08F4/02;C08F4/6592
代理公司: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代理人: 高龙鑫;王玉双
地址: 100007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烯烃聚合催化剂 制备 过渡金属化合物 聚合物颗粒形态 磷酸盐类 平均粒径 烯烃聚合 助催化剂 烷基铝 粘土 催化剂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为磷酸盐类粘土;负载时所用的助催化剂为烷基铝;负载的化合物为过渡金属化合物;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5~50微米。本发明同时提供上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催化剂的应用可以在烯烃聚合领域,得到的聚合物颗粒形态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均相茂金属催化剂或者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烯烃聚合上具有不同于Ziegler-Natta催化剂的独特性能。例如基于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茂金属聚烯烃产品已经得到工业化,产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优点,且随着社会对高档聚烯烃产品的追求,茂金属聚烯烃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可开发了超支化聚乙烯、聚烯烃弹性体、聚烯烃嵌段共聚物、烯烃-极性单体共聚物等传统催化剂所无法得到的新型聚烯烃树脂。但均相催化剂在应用时存在得到的聚合物的形态难于控制,易粘釜,聚合物堆积密度低等问题,使其在工业应用中较难以推广。

为了可以改善聚合物的形态,提高聚合物的表观密度,且较容易控制聚合物的粒子大小分布,通常的做法是将均相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负载化(使用硅胶、蒙脱土、分子筛等作为载体),或者将助催化剂负载化如:甲基铝氧烷负载化(专利EP0773237A1)、有机硼化合物负载化(专利WO2004078804A2,文献Polymer 41(2000)4005–4012)、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自负载化(文献Journal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Vol.89,3379–3382(2003))。但这些技术都要使用价格不菲的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或有机硼化合物。

根据甲基铝氧烷可通过三甲基铝与结晶水化合物中的水反应生成的原理,可以用烷基铝与硅胶表面吸附的水反应,原位生成铝氧烷,再进行茂金属的负载并用于烯烃聚合(文献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 216(2004)45–50)。利用烷基铝与羟基反应的原理,一些表面含有羟基的物质被报道作为载体,用烷基铝进行处理后负载茂金属化合物,如分子筛(文献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152(2000)167–177),蒙脱土等(文献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182–183(2002)143–149)。

发明内容

磷酸盐类粘土是一类多功能材料,以钛或锆的磷酸盐最具代表性,如磷酸氢钛、磷酸氢锆。磷酸盐类粘土具有层状结构和较强的酸性,在离子交换、插层材料、橡塑材料添加剂、固体酸催化剂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载体为磷酸盐类粘土;负载时所用的助催化剂为烷基铝;负载的化合物为过渡金属化合物;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平均粒径为5~50微米。

本发明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磷酸盐类粘土优选为磷酸氢钛和/或磷酸氢锆。

本发明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烷基铝优选为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正丁基铝和三异丁基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优选为以IVB族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茂金属化合物和以IVB族~VIII族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且配体为α-二亚胺、吡啶二亚胺、水杨醛亚胺或β-二酮亚胺的非茂过渡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IVB族过渡金属优选为钛、锆或铪。

本发明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优选为二茂化合物、单茂化合物、含桥连的茂金属化合物和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中:所述IVB族~VIII族过渡金属优选为钛、锆、铪、铬、钒、铁、钴、镍或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7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