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型高速LDPC码编码方法及编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36149.8 | 申请日: | 201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3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雷菁;李二保;杨奇;陈全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H03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陈立新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型 高速 ldpc 编码 方法 编码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其针对发送端信道编码器大吞吐量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通用型高速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编码方法及编码器。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率要求越来越高,高速LDPC码编译码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需求更加强烈。在固有的信道环境下,如何既满足越来越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又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是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LDPC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由Gallager博士于1963年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信道编码,LDPC码校验矩阵具有稀疏特性,不仅描述简单、编译码复杂度比较低,而且错误平台较低,后被证明距香农限仅0.0045dB,编译码可以实现硬件并行处理,在现行通信标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LDPC码是Turbo码的强有力竞争者,并且性能逐渐优于Turbo码。
人们对LDPC码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高编码复杂度上,如何实现快速编码一直是LDPC码的一个研究热点。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于LU分解的编码,即对校验矩阵进行LU分解,利用前后迭代进行编码,其优点是能够保持校验矩阵的稀疏特性,运算复杂度与码长成线性关系;缺点是预处理复杂度较高,需要寻找优良的分解方法以保持矩阵的稀疏性,前后迭代运算时延较大。(2)基于近似下三角矩阵的编码,对校验矩阵不作高斯消元,而是进行行列置换,得到近似下三角的矩阵结构,从而通过对检验矩阵进行分解,对编码过程分步计算,降低编码复杂度。Richardson给出了将检验矩阵通过行列置换变的贪心算法,但此算法对长码进行置换时复杂度仍然较高。(3)基于准循环LDPC码的编码。准循环LDPC码具有一定简单编码结构,不但可以釆用循环移位寄存器的进行存储,还可以采取并行译码的结构进行译码,降低了存储资源和硬件实现的复杂度,不足之处是对校验矩阵具有更加特殊的要求,对一般LDPC码、特别是随机构造的LDPC码不具备通用性。
上述编码算法都对编码复杂度进行了一定优化,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后两种方法的缺陷是对码的结构具有一定要求,对一般LDPC码、特别是随机构造的LDPC码的适用性不强;在硬件电路的设计上,三种编码方案都是用迭代的方式处理,逻辑电路的并行度不够高,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编码延时。
发明内容
在节约硬件资源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的降低编码时延、提高编码器速率,本发明从编码算法的通用性出发,提出一种通用型高速LDPC码编码方法及编码器,该方法将LDPC码的校验矩阵通过行列置换和高斯消元,使每个校验位的运算只与预处理后矩阵的对应行相关,具备了可以灵活并行处理的结构;在编码器的硬件设计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校验位并行分步运算的编码器架构,通过同时计算所有校验位,分步处理单个校验位,有效地降低了硬件实现复杂度,缩短了关键路径时延,实现了编码速率的极大提高。此外,本发明所述装置采用(4480,3920)LDPC码,基于Xilinx公司的Virtext-7系列芯片,实现了通用型的高速LDPC码编码器,可以应用在速率为15.1Gbps的高速数据传输系统中。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高斯消元的通用型高速LDPC码编码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LDPC码的校验矩阵进行预处理:
对于一个(n,k)LDPC码,设码字空间为C,校验序列用p表示,信息序列用s表示,则其码长为n,信息位个数为k,校验位个数为m,m=n-k,则LDPC码可以由校验矩阵H唯一确定和描述,矩阵大小为m×n。
校验矩阵H的每一行对应一个校验方程,每一列对应码字中的一个比特。例如,对于一个(12,6)LDPC码的校验矩阵H,设向量c=[c1,c2,c3,…,c12],当且仅当满足:
H×cT=0(1)
时,c是该码的一个码字,下式表示该码的校验矩阵和对应的校验方程。
线性分组码通过校验矩阵进行编码,是利用的码字空间C与校验矩阵H的正交性来求得码字:
c×HT=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61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