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产品、检测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31329.7 申请日: 2016-12-09
公开(公告)号: CN106596969B 公开(公告)日: 2018-03-30
发明(设计)人: 卓颖;梁文斌;余燕清;柴雅琴;袁若 申请(专利权)人: 西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G01N27/327;G01N27/38;G01N21/76
代理公司: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代理人: 赵荣之
地址: 400715***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化学 发光 免疫 传感器 制备 产品 检测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电致化学发光分析免疫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dTe@MOFs/CdTeQDs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产品、检测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此病患者可出现心痛、心律失常、心衰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或休克,甚至危及其生命。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6小时内,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此病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挽救其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肌钙蛋白的一种亚型,正常人血液中含量很低,当心肌细胞损伤时,cTnI在血液中的含量迅速升高,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特异性诊断指标。因此,检测患者的cTnI水平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迄今为止,检测cTnI主要依靠基于各种检测技术的标记免疫夹心法,例如,酶联免疫测定,光磁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免疫检测法。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有步骤复杂、耗费时间、破坏环境等缺点,所以依旧要求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由于其低背景、高灵敏度、宽线性范围、低耗用等突出优点而倍受关注。目前研究最多的电致化学发光体系包括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鲁米诺及其衍生物、过硫酸根和量子点体系。与传统分子发光体相比,量子点由于尺寸效应的影响,具有优良的光、电和电化学性质,而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具有背景小、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而量子点在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应用中,量子点的固载是基于量子点的固态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制造中最重要的一步。通常来说,通过将量子点包埋在一些成膜材料中来实现量子点的固载,例如Nafion或壳聚糖。然而,通过包埋法制备的量子点薄膜会受到成膜材料的溶胀性和空间位阻效应的影响,很难获得稳定和强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引入固载基质来制备具有增强的和稳定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量子点纳米复合材料,极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dTe@MOFs/CdTeQDs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产品、检测方法及应用,采用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来固载量子点,通过利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特殊结构固定量子点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内部及表面进而用此复合材料来固载第二抗体,并在纳米金功能化的二氧化钛复合物的辅助下固载第一抗体,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量子点/抗体共耦复合物及抗原形成双抗夹心免疫反应模式,实现了目标物识别及检测过程,极大程度地增强了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待测物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不同,实现对生化标志物的有效检测。另外,本发明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及稳定性好等优点,能够有效地实现生化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分析。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具体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基于CdTe@MOFs/CdTeQDs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用0.3、0.05μm的氧化铝粉末对直径为4mm的玻碳电极进行抛光,先用超纯水清洗干净,再分别在超纯水、乙醇、超纯水中超声洗涤,晾干备用;

2)在电极表面滴加5μL,质量分数为20%~25%的Au@TiO2纳米复合物,室温下晾干得修饰电极;

3)在修饰电极表面滴加15μL,质量分数为2%~5%的抗体,4℃静置孵育,用超纯水漂洗,得到免疫电极;

4)在免疫电极表面滴加质量分数为0.25%牛血清白蛋白封闭非特异性活性位点,在37℃条件下孵育30~40分钟,取出,水洗,于室温下放置晾干于4℃保存;

5)将特异性抗原蛋白滴加在电极上用于捕捉抗体,于37℃反应40~60分钟,反应完成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冲洗去掉未结合的蛋白样品;

6)将CdTe@MOFs/CdTeQDs复合物标记的抗体共耦合物滴在电极上与抗原特异性识别,37℃下反应80~100分钟,用磷酸盐缓冲溶液洗涤3次以除去非特异性吸咐的共耦合物,于4℃保存备用。

优选的:所述Au@TiO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四甲基氢氧化铵滴加到含有超纯水的两口圆底烧瓶中,将烧瓶在冰浴的条件下使溶液温度降至2℃,然后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将异丙醇钛的异丙醇溶液逐滴加至烧瓶中,滴加完后继续搅拌10~20分钟,撤去冰浴转为加热装置,在温度为90~100℃加热回流12~15小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31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