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08634.4 | 申请日: | 201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3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翁志强;蔡陈德;丁嘉仁;张瀛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J37/32 | 分类号: | H01J37/32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TW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处理 装置 | ||
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含一上电极及一下电极,上电极包括多个凸柱及多个气孔,多个凸柱凸伸设置于上电极的一面且连接等离子体产生源,多个凸柱环绕一圆心形成多个圈,在每一圈设有至少一凸柱,每一凸柱为导电材质,在上电极设有凸柱面设有介电材质覆盖上电极及多个凸柱;多个气孔分布于多个凸柱之间并连接工艺气体源;下电极具有一承载面用以承载工件,承载面朝向上电极设有凸柱面,下电极为导电材质且其表面包覆有介电材质,下电极被驱动旋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尤指一种考虑等离子体电极的分布、电极防电弧(arcing)防护、旋转样品载台的设计,提供在一个大面积的等离子体氧化刻蚀系统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40%能量被使用为电能而消耗,其电能转换最大耗散是半导体功率元件。硅功率元件已日趋其材料发展的极限,已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于高频、高温、高功率、高能效、耐恶劣环境以及轻便小型化的新需求。碳化硅(SiC)因其宽能带隙、优异的导热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适合做为高功率以及高温的半导体元件。以碳化硅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将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元件、电力电子元件等领域,以其优异的半导体性能在各个现代工业领域都将发挥重要革新作用,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巨大。
在LED半导体照明领域,碳化硅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以碳化硅为衬底,有效地解决了衬底材料与氮化镓(GaN)的晶格匹配度问题,减少了缺陷和位错,更高的电光转换效率从根本上带来更多的出光和更少的散热。高密度级发光二极管技术可实现尺寸更小、性能更高、设计更具灵活性的发光二极管照明系统,经过优化设计的光转换系统可实现最佳散热性能和光学性能,并且使得系统层面的光学、电学、热学、机械学成本大幅降低。
碳化硅晶圆虽具有优异材料特性,但由于碳化硅为莫氏硬度9.25~9.5(仅次于钻石)的超硬材料,如在最末段抛光加工工艺仍需移除材料1~2微米(μm)的深度,以传统化学机械研磨(CMP)抛光碳化硅晶圆需耗时约10小时甚至更久,因此加工耗时成为产能上的瓶颈,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约占晶圆售价约一半的加工成本,因此国内外均致力提升大尺寸(直径≥4英寸)碳化硅晶圆的加工效率。
此外,等离子体是一种干式处理工艺,包含了带电的粒子如电子、离子以及不带电的亚稳态物种、自由基以及光、热等。在各种物种的交互作用下,创造的特殊的物理以及化学反应环境,使得其应用广泛,在光电、半导体工艺中已广泛运用低压等离子体系统做为表面改质处理、刻蚀、镀膜等用途。而近年来,由于电源系统的精进,使在大气压的环境中产生等离子体成为可能,大气压等离子体则具可在大气压下动作、无须昂贵真空腔体、真空抽气设备等特点,相较于真空等离子体技术,可大幅降低设置的成本。在产业线应用上,大气等离子体不受腔体尺寸限制,易于扩充、且可运用于连续工艺处理等优势,增加其产品的适用范围。目前大气等离子体的应用,包含尾气有机气体分解处理应用;固态基板表面处理活化、清洁刻蚀、镀膜;水资源处理以及生物医学的应用等等。
国内外业界在碳化硅晶圆抛光工艺方面,目前仍是使用传统硅晶圆工法进行抛光,仅针对抛光液与工艺调校来达成碳化硅晶圆抛光加工,工艺耗时且污染性高。在领先研发团队方面,日本大阪大学已有使用水气射频(RF)大气等离子体进行碳化硅表面氧化的辅助式抛光工艺,其等离子体功率小且仅作单点的改进,因此效果无法扩及大面积,氧化层产生速率仅3纳米/分钟(nm/min),且量产可行性也备受质疑。
因此,如何能有一种可考虑等离子体电极的分布、电极防电弧(arcing)防护、旋转样品载台的设计,提供在一个大面积的等离子体氧化刻蚀系统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是相关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一种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其包含:
一上电极,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86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智能诊疗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视频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