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海洋浮标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04747.7 | 申请日: | 2016-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8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王鹏皓;李子圆;徐萍;尤俊丽;蔡其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2/24 | 分类号: | B63B2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徐佳晶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第四 移动 通讯 技术 海洋 浮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浮标,尤其是一种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海洋浮标。
背景技术
海洋浮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海洋观测设施。它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收集海洋环境资料的能力,并能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自动标示和自动发送,海洋浮标可以与卫星、飞机、调查船、潜水器及声波探测设备同时协同作业,构成立体化的现代海洋环境主体监测系统。
现有技术中有许多海洋浮标,例如一种海洋浮标,CN 10444328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海洋浮标上的密封筒,密封设置在所述密封筒内且配合工作的经纬度定位装置、数据采集存储装置、电源电池和能够向作业平台或岸站发送信号的信号发射装置。该发明提供的海洋浮标,通过在海洋浮标上设置经纬度定位装置、数据采集存储装置、电源电池和信号发射装置来对其进行定位,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寻回被破坏后的海洋浮标,降低了海洋浮标被人为破坏后的损失。
本发明涉及海洋观测辅助技术,利用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为基础,开发一种模块化、实时、廉价、全天候的针对于近岸约15海里范围内使用的一种海洋调查浮标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使用方便、质量稳定、寿命长的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海洋浮标。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海洋浮标,包括上盖、壳体,所述上盖呈圆盘状,上盖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螺纹孔,上盖下端设有壳体,壳体上端呈法兰状,壳体上端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螺纹孔,壳体中心镂空,壳体镂空部分内设有若干钻孔,壳体外壁呈圆柱状,壳体底部呈半球状,壳体底端设有平面。
作为优选,所述上盖上设有的若干螺纹孔与壳体上端设有的若干螺纹孔一一对应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端螺纹孔两侧均设有环形槽,槽内安置防水O型圈。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有强化涂层,强化涂层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ZrB2 55份~70份,HfC 5份~10份,玻纤维素1份~3份,SiC 10份~15份,TiB2 7份~10份,Sc2O3 8份~10份,氯胺酮1份~3份。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镂空部分安置不同的探测探头。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采用高强度,漂浮性好的塑体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O型圈所采用的材质为丁腈。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底端设有的平面上设有钻孔,钻孔内外设有防水O型圈,探测探头通过钻孔伸出壳体。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海洋浮标,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出海携带,能放入多个探测装置节约成本,可在多种条件下投标观测。
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海洋浮标,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3、4所示,一种基于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的海洋浮标,包括上盖1、壳体2,所述上盖1呈圆盘状,上盖1上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螺纹孔3,上盖1下端设有壳体2,壳体2上端呈法兰状,壳体2上端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螺纹孔3,壳体2中心镂空,壳体2镂空部分内设有若干钻孔,壳体2外壁呈圆柱状,壳体2底部呈半球状,壳体2底端设有平面4,所述上盖1上设有的若干螺纹孔3与壳体2上端设有的若干螺纹孔3一一对应且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壳体2上端螺纹孔两侧均设有环形槽5,槽内安置防水O型圈6,所述壳体2上设有强化涂层,强化涂层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ZrB2 55份~70份,HfC 5份~10份,玻纤维素1份~3份,SiC 10份~15份,TiB2 7份~10份,Sc2O3 8份~10份,氯胺酮1份~3份。具有Sc2O3和氯胺酮等成分的强化涂层能降低日光的损害,防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壳体2镂空部分安置不同的探测探头,所述壳体2采用高强度,漂浮性好的塑体材料,所述防水O型圈6所采用的材质为丁腈,所述壳体2底端设有的平面4上设有钻孔,钻孔内外设有防水O型圈6,探测探头通过钻孔伸出壳体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047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