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直接启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6686.4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3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C.旺德林;R.埃克;T.库恩;T.霍尔曼;U.舒尔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1/38 | 分类号: | F02D41/3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志明;傅永霄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直接 启动 | ||
一种内燃机(2),其中,针对内燃机(2)的燃料配给,规定了直接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使得至少在内燃机(2)的一种工作模式下,燃料的第一部分可以借助直接喷射予以配给,而第二部分可以借助进气管喷射予以配给,为了直接启动该内燃机,提出:把燃料借助直接喷射引进到至少一个气缸(4)中,点燃燃料,并且一旦存在足够的转矩,就将燃料的一部分借助进气管喷射予以配给,其中,该部分大于0%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直接启动内燃机特别是汽油机的方法,其中,针对内燃机的燃料配给,规定了直接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使得至少在内燃机的一种工作模式下,燃料的第一部分借助直接喷射予以配给,而第二部分借助进气管喷射予以配给。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执行内燃机直接启动的装置、一种用于控制和调节内燃机的运行的控制器以及一种能在该控制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燃料的消耗,在内燃机中使用启动-停止-系统,所述系统能实现在汽车刹车时使得内燃机自动停止,并且例如当驾驶员操纵油门踏板时借助所谓的直接启动自动地再次启动。
由DE 10 2009 046 473 A1已知一种用于内燃机直接启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发动机控制机构和燃料-喷射系统在发动机停止情况下受到触控,使得在一个气缸的燃烧室中或者在多个气缸的燃烧室中在自动停止之后的接下来的直接启动时刻,存在足够均匀的燃料-空气混合物。已知的方法特别是可用于如下内燃机:在所述内燃机中,燃料的配给既规定了直接喷射又规定了进气管喷射。基本上,这两种喷射方式的组合能实现利用最优的混合物形成和燃烧的相应的优点。在全负荷的情况下,如果对内燃机的动力性有要求,则直接喷射系统更有优势,例如因为在那里爆震趋势更小。在部分负荷范围情况下,进气管式喷射有优势,因为于是废气中微粒的数量和碳氢化合物更少。
汽车增长的部分是所谓的灵活燃料汽车(FFV),灵活燃料汽车能够用汽油、酒精甲醇和乙醇以及这三种燃料的任意混合驱动。所述汽车优选利用(生物)酒精驱动,其中,在有时或者有些区域不可用时,也可以采用纯汽油驱动,从而还使得机动性得到保证。也已知所谓的双系统,在这种双系统中酒精和汽油分开地通过各喷射系统予以配给。
相对于传统的燃料,酒精大致具有双倍的蒸发焓。所以,当在燃料中含有更高浓度的酒精时,对混合物制备有特别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进行直接启动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由DE 10 2009 046 473 A1已知一种用于进行直接启动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发动机惯性运转时有针对性地喷射燃料,该方法在使用燃料中的更高浓度的酒精时仅能有条件地使用。
发明内容
具有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能实现进行直接启动,这种直接启动一方面实现了使得内燃机即使在燃料中的酒精浓度较高时也能可靠地启动,另一方面使得在燃烧时有害物质排放和/或微粒排放相对于已知的方法减少。这优选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把燃料借助直接喷射引进到至少一个气缸中,点燃燃料,并且一旦存在足够的转矩,就针对该气缸对至少50%的燃料借助进气管喷射予以配给。这可以例如针对第一个气缸在进行了吸气和压缩之后已经晚了360°KW时进行。在此期间,其它的气缸可以借助直接喷射运行。于是优选在任何情况下都使得大部分通过进气管喷射予以配给,一旦保证内燃机可靠地且迅速地起动,这会需要一些其它的冲程。
优选在开始时进行位置识别,并且辨别出合适的气缸,然后通过直接喷射阀将燃料配给到该气缸中。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换气阀被关闭,所以几乎无法实现借助进气管喷射直接启动。
有利的是,针对在直接启动时的第一次喷射,选择一个气缸,该气缸处于上止点之后不远处。在短暂的混合物制备之后,接下来点燃燃料,并且通过随后的燃烧使得曲轴处于转动中。现在,要么直接在下一个冲程中,要么在经过短暂的时间间隔之后,使得燃料配给离开直接喷射而朝向进气管喷射转移。这意味着,尽可能大部分的燃料混合物尽可能迅速地通过进气管喷射予以配给。由此实现了改善的混合物制备,用于接下来的工作冲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微粒数量明显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66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