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5716.X | 申请日: | 2016-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7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余捷;黄键;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2 | 分类号: | B60K1/02;B60K17/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黄以琳;林祥翔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高***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动力 耦合器 汽车 | ||
1.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
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的一端;
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
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
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
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的工作模式包括主驱电机驱动模式、辅驱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
所述主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所述辅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释放,第三制动器制动,所述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所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矩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所述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速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驱电机通过定轴轮系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传动连接,所述定轴轮系的输入轴连接于主驱电机的转子,所述定轴轮系的定轴轮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外啮齿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为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驱动桥,所述驱动桥设置于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一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二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
8.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和动力输出轴;
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的一端;
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
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
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驱动桥,所述驱动桥设置于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
10.一种双输入动力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驱电机、辅驱电机、定轴轮系、第一周转轮系、第二周转轮系、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三制动器、动力输出轴和驱动桥;
所述主驱电机与辅驱电机并排设置;
所述主驱电机通过定轴轮系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传动连接,所述定轴轮系的输入轴连接于主驱电机的转子,所述定轴轮系的定轴轮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外啮齿啮合,所述定轴轮系的传动比为1.5-3;
所述第一周转轮系包括齿圈、行星轮、行星架和太阳轮,齿圈与主驱电机传动连接,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太阳轮与齿圈之间,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太阳轮的输入轴与辅驱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一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
所述第二周转轮系包括行星架、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轮、齿圈和太阳轮,行星架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外啮合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二行星轮通过行星架设置于齿圈于太阳轮之间,第一行星轮与齿圈内啮齿啮合,第二行星轮与太阳轮外啮齿啮合,行太阳轮的输入轴连接于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齿圈连接于动力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二周转轮系的齿圈的齿数与第二周转轮系的太阳轮的齿数之比为2:1;
所述第一周转轮系与第二周转轮系前后设置;
所述第一制动器为辅驱电机的转子的制动器;
所述第二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行星架的制动器;
所述第三制动器为第一周转轮系的齿圈的制动器;
所述驱动桥设置于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桥的两端连接有车轮;
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的工作模式包括主驱电机驱动模式、辅驱电机驱动模式、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和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
所述主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所述辅驱电机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释放,第三制动器制动,所述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后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所述双电机转矩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制动,第二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矩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所述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模式为: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释放,所述主驱电机和辅驱电机的动力经第一周转轮系和第二周转轮系转速耦合传动至动力输出轴;
所述双输入动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包括:先启动双电机转矩耦合模式,接着进入双电机转速耦合模式,再进入主驱电机驱动模式,最后进入转速耦合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万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571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钻床传动轴用轴套(F22)
- 下一篇:走线框架